第139章 股权谈判! (第2/3页)
商业互吹,人捧人高嘛!
李卫民转过话锋:“我们正式开始吧,今天我们坐在这里,还是为了商讨兴科集团上划为省属国企后的股权划分问题嘛。”
来了!
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变得严肃起来,只剩下一种紧绷的寂静。
“先由我来讲一下兴科集团的基本情况。”
李卫民看向面前的文件,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,是半个月以来,联合工作组的心血结晶,他朗读道:
“根据我们工作组的计算,兴科集团目前的总资产为12.2亿,负债为6.8亿……”
“考虑到其品牌价值、技术专利以及VCD市场的巨大前景,我们对兴科集团给出的整体估值是——20亿。”
最后那个数字一出,孙国强和刘学义虽有心理准备,但眼皮还是同时跳了一下。
20亿,什么概念?
兴宁市去年全市的GDP总值也才24亿!
这听起来好像有点不符合逻辑,但细究下来,实际没什么问题。
因为兴宁市GDP,统计的是去年1995年一整年的生产总值。
而兴科集团真正的爆发式增长,是从95年12月底才开始的,今年1月份刚刚正式坐上了火箭。
随着VCD的市场风口成熟,春节消费季的来临,叠加上江振邦花小钱办大事,用五百万搞了一出堪称现象级的捆绑营销,兴科的名气响彻全国,兴科的产品这才引爆了市场。
截至到1月31号,兴科集团在96年1月份接到的订单总额,已经突破了4.2亿,实际完成的产值,也达到了2.8亿。
也就是说,兴科1月份的增长,才是这个估值背后真正的支撑,而这部分产值自然没算在95年兴宁市的GDP之中。
但在江振邦眼里,对兴科集团的20亿估值,不是高了,而是低了,至少低估了三倍。
半个月里,他跟以李卫民为首的工作组开了不下十次沟通会,强调他们当下的这套资产评估方法太老旧,只会算固定资产和现有流水,不科学,不准确。
他拿出了后世的市盈率估值法、现金流折现法,试图告诉这些还抱着算盘珠子算固定资产的专家们,兴科的价值在于未来,在于品牌和市场占有率,在于那片一望无际的蓝海市场。
李卫民每次都听得连连点头,表示啊对对对,江董的思路很有前瞻性,很有启发!
然后一转头,依旧把估值的锚,死死地钉在厂房、设备、库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上,品牌价值和技术专利?
一捏捏!
李卫民的态度很坚定:“我知道我错了,但我就是不改!”
原因无他,省里要上收,自然要把价格往下压!
江振邦也懒得纠结了,估值低点无所谓,主要是怎么分股权,省里能拿出什么条件!
“感谢省工作组各位领导的辛苦付出。”
在李卫民讲完后,江振邦温和而有力地开口了:“这份评估报告做得非常详实,数据也很清晰…虽然我依旧对你们评估出的兴科估值持保留意见,但咱们还是尽快下一个议题吧。”
李卫民镜片后的眼睛微微一动,没接话。
他身后的省厅干部们,也都面无表情,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。
他们很清楚,真正的交锋,现在才开始。
“好,那就下一议题。”
李卫民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将面前那份评估报告翻到了最后一页。
他清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