谋 (第1/3页)
荆州军向新野方向集结的消息,像一块棱角锋利的巨石,骤然砸进宛城曹军平静的湖面。不过半日,消息便传遍了军营的每一个角落——值哨的士兵握紧了手中的长枪,伙夫添柴时都忍不住探头望向南方,连平日里喧闹的校场都安静了大半。夏侯惇在中军大帐内接到斥候急报时,正擦拭着那柄随他征战多年的铁戟,闻言当即掷下布巾,沉声道:“传我将令!全军即刻进入戒备状态,各营加强巡逻,再派十队斥候,分东西南三个方向探查,务必摸清荆州军的虚实!”说罢,他快步走向帐外,独眼扫过营中匆忙调动的士兵,又补充道:“去请诸位将军和杨主簿,半个时辰后中军帐议事!”
半个时辰后,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,气氛却凝重得能拧出水来。十几位将领按职位高低分列两侧,甲胄上的铜扣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——自曹操拿下宛城后,荆州军一直龟缩在襄阳、新野一线,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调动,这突如其来的集结,显然来者不善。夏侯惇坐在主位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座椅扶手,独眼缓缓扫过麾下将领,声音如同淬了冰:“刘表老儿盘踞荆州多年,一向只求自保,如今竟敢主动出击?依我看,定是蔡瑁、张允那几个家伙,想趁我军刚占宛城、立足未稳,先发制人!诸将说说,这仗该怎么打?”
话音刚落,帐内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。一位身材魁梧的校尉率先出列,抱拳道:“将军!荆州军虽人多,却素来怯战!如今他们尚未完全集结,正是我军出击的好时机!末将愿率五千精兵,直捣新野,定能将其先锋击溃,给他们一个下马威!”“不错!”另一位将领立刻附和,“我军刚破宛城,士气正盛,若固守不出,反倒显得我军怕了他们!不如主动迎击,一战定乾坤!”一时间,主张主动出击的声音占据了上风,只有林凡和杨修两人站在角落,始终沉默不语,神色平静得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。
夏侯惇的目光掠过众人,最终落在了杨修身上,语气缓和了几分:“杨主簿,你一向心思缜密,对此事有何高见?”
杨修上前一步,拱手行礼,声音清晰而沉稳:“将军,荆州军此番动向颇为诡异。他们虽向新野集结,却始终没有亮出明确的旗号,也没有派出使者下战书——若真要主动进攻,何必如此遮遮掩掩?末将以为,此举恐是诱敌深入之计。新野地处南阳盆地边缘,境内多山地、河流,易守难攻,我军若贸然出击,一旦进入其预设的战场,恐会陷入被动。不如暂且固守宛城,以逸待劳,先观其后续动作,待摸清其真实意图后,再做决断。”
这一番话条理清晰,句句在理,却是典型的稳妥之策——虽能避免风险,却也少了几分主动,无法抓住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机会。帐内主张出击的将领们立刻小声议论起来,有人点头赞同,也有人面露不以为然。
夏侯惇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,目光转而投向林凡,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:“林将军,你之前以‘奇技’破宛城守将,心思独到。今日此事,你又有何见解?”
刹那间,帐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凡身上。这些将领大多知道,林凡靠改良弩箭、制造投石机等“奇技”得到曹操赏识,甚至被破格提拔为将军,但在真正的战阵谋划上,他从未有过亮眼表现。此刻众人的眼神中,有好奇,有怀疑,也有等着看笑话的不屑——一个靠“摆弄器物”上位的人,难道还能懂行军打仗?
林凡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波澜。他知道,这不仅是反驳保守之策、说服夏侯惇的关键时刻,更是向所有人证明“键盘谋”价值的机会。他迈步走到悬挂在帐壁上的地图前,手指在新野及其周边的区域轻轻一点,声音清晰而坚定:“将军,杨主簿所言的‘固守’之策,确实老成持重,能避敌锋芒。但末将以为,我军虽刚占宛城,却也不必如此被动——我们可以‘主动’,但绝非与荆州军正面硬碰硬。”
“哦?”夏侯惇眼中闪过一丝兴趣,“如何主动?你且细说。”
“诸位请看。”林凡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,从新野一直延伸到荆州腹地的樊城、宜城等地,“荆州军主力向新野集结,其兵力必然集中于正面,如此一来,其后路补给线、侧翼防御据点,必然相对空虚。这就像一个人握紧了拳头,拳头虽硬,手臂却会露出破绽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锐利起来,“我军可派遣数支精锐小队,多则数百人,少则数十人,化整为零,绕过新野正面的防线,从侧翼的山地、林间穿行,深入荆州军的腹地。”
“这些小队的任务,并非攻城掠地,更不是与荆州军主力交战,而是……袭扰!”林凡的眼中闪烁着冷光,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,“他们可以悄悄摸到荆州军的零散粮仓,深夜纵火,焚烧其粮草;可以埋伏在通往新野的官道旁,截杀其传递军情的信使,切断其前后方的联系;还可以在途经的州县散布流言,说蔡瑁与我军私通、张允要献城投降,制造恐慌,动摇其军心。如此一来,前线的荆州军主力会因粮草告急、消息断绝而寝食难安,后方的州县会因流言四起而风声鹤唳,整个荆州军的部署,自然会乱起来!”
他抬手,指向新野城外的一处平原,补充道:“与此同时,可派一员大将,率领数千精兵,陈兵于新野境外的平原地带,大张旗鼓地操练、列阵,做出随时可能进攻的姿态,牵制其主力,让他们不敢轻易分兵回援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