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野烽火 (第1/3页)
夏侯惇帐内的烛火忽明忽暗,将帐中诸人的影子拉得狭长,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。当斥候跌撞着闯入帐中,颤声禀报“荆州军主力正向新野方向集结”时,帐内瞬间陷入死寂——这份消息,恰似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的千层浪里,满是难以置信与警惕。
“主动出击?”夏侯惇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,独眼中满是疑云,“刘表素来保守,蔡瑁、张允更是只求守住荆州一隅,怎会突然如此激进?”帐下参军忍不住低声嘀咕,这话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刘表经营荆州多年,向来以“守成”为策,蔡瑁、张允背靠荆州士族,更不愿与曹操正面冲突,如今这般反常举动,背后必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。事出反常必有妖,这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念头。
“砰!”独眼将军的拳头猛地砸在案几上,青铜酒樽被震得跳起,酒水泼洒在地图上,晕开一片深色痕迹。“好个刘景升!本将军尚未点兵南征,他倒先送上门来!”夏侯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,“传令下去!各部即刻进入战备状态,盔甲兵器尽数擦亮,战马喂足草料,随时待命!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帐下斥候队长,语气愈发严厉,“再派三倍精锐斥候,务必摸清敌军虚实——兵力多少?主将是谁?是**力还是偏师佯动?一丝一毫都不能漏!”
军令如同惊雷般传遍宛城军营。不过半柱香的功夫,原本还带着几分闲适的军营彻底变了模样:兵甲碰撞的“铿锵”声此起彼伏,军官们的呼喝声穿透营区,战马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,不时发出阵阵嘶鸣。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,织成一张名为“肃杀”的大网,将整个宛城军营笼罩其中,连风掠过营帐的声音,都染上了几分寒意。
帐内的杨修早已收起了初见消息时的惊容,眼底反而燃起一抹跃跃欲试的兴奋。他上前一步,对着夏侯惇拱手道:“夏侯将军,敌军既已主动来犯,我军断不可迟疑!新野乃荆州北门锁钥,若能趁其刚到新野、立足未稳之际,迎头痛击,不仅能挫其锐气,更能扬我军威,让荆州上下知晓曹公天威!”
他话锋一转,语气带着几分急切:“末将愿即刻草拟战报与请战文书,快马送往许都呈给丞相!此战若能大捷,必能为我军南征开个好头!”这话听着是主动请战,实则藏着抢功的心思——杨修身为曹植一派的核心人物,若能将前线首战的主动权与功劳牢牢攥在手中,无疑能为曹植在曹操心中再添一份分量,只是这份心思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
夏侯惇独眼微眯,他虽常年领兵在外,不涉朝堂派系争斗,却也绝非愚笨之人,杨修的弦外之音,他瞬间便听了出来。他沉声道:“杨主簿有心了。只是军情紧急,战机转瞬即逝,眼下最要紧的是摸清敌情,而非急于递上文书。”他没有完全拒绝杨修,却也划清了界限,“文书之事,便有劳主簿费心,但若论具体作战方略,还需等斥候传回消息,谨慎定夺。”
说罢,夏侯惇的目光转向了一直沉默伫立在角落的林凡。自消息传来,林凡便始终眉头微蹙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似在梳理思绪。“林将军,你先前提及的‘攻心’之策尚未施展,敌军便已兵临城下。如今形势突变,你可有什么看法?”
林凡从沉思中回过神,他清楚,这既是夏侯惇对他的考校,也是给他在军中立足的机会。他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压下心中的波澜,冷静分析局势。脑海中,【Tab】技能悄然启动,将已知的信息飞速拆解、梳理,化作清晰的条目:
• 敌方动机:荆州军打破常规主动出击,背后究竟是何缘由?是刘表受了麾下将领的怂恿,还是蔡瑁、张允有了新的依仗?亦或是内部出现矛盾,想借战事转移注意力?甚至,这只是一次单纯的试探与挑衅?
• 敌方情报:敌军主将是谁?是沙场老将还是无名之辈?兵力究竟有多少?是真的倾巢而出,还是只派了偏师佯动?更重要的是,这支荆州军与宛城内部潜藏的细作,是否存在联动?
• 己方应对:夏侯惇求战心切,但若贸然出击,恐中敌军埋伏;杨修急于争功,其建议难免带有私心,需警惕被其干扰判断。自己一手组建的“键盘营”与“暗影”虽已初具规模,却尚未经过实战检验,此次或许正是试锋芒的好时机——但风险与机遇并存,容不得半分差错。
梳理完思绪,林凡抬起头,目光沉静如水,语速平稳却掷地有声:“夏侯将军,杨主簿,敌军此番动向虽出乎意料,却未必全是坏事。”他的话让帐内两人都微微一怔,只听他继续说道,“其一,荆州军劳师远征,我军以逸待劳,又占据宛城这一地利,此乃我军优势;其二,敌军主动暴露行踪,反倒让我们有机会提前摸清其虚实,避免日后南征时陷入‘不知敌’的困境,省去不少攻坚之苦。”
他顿了顿,话锋一转:“末将以为,眼下当务之急有三。”
“其一,坚壁清野,固守宛城。即刻下令紧闭四门,加固城头防御,增派巡逻队日夜巡查;同时疏散城外百姓,将粮草、牲畜尽数迁入城内,不给敌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。更要严密监视敌军动向,重点盯防其粮道与后援,谨防其声东击西,或是与城内细作里应外合——此事刻不容缓,需立即着手。”
“其二,情报先行。除了派精锐斥候探查新野方向的敌军,更要分兵监视襄阳、江陵等地,判断此次敌军来犯是孤军深入,还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