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我在三国当键盘侠 > 宛城布局

宛城布局

    宛城布局 (第2/3页)

睛”。

    一日午后,林凡在宛城最大的集市上“偶遇”几名来自荆州的商贩。他们围在酒肆角落抱怨,说近来宛城边境的巡查突然严格起来,以往塞些银钱就能通融的布匹、药材,如今却被死死卡住,生意根本做不下去。

    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林凡心中一动——这绝非寻常的巡查加强,更可能是荆州方面察觉到曹军南征意图,提前收紧了边境管控。他立刻让“暗影”顺着这条线追查,三日后,一份情报摆在他面前:近半月来,从荆州潜入宛城的细作数量激增三倍,且活动愈发频繁。其中一股势力尤为特殊——他们不像其他细作那样急于打探军情,反而频繁接触宛城的粮商、驿卒,甚至打探各级官吏的喜好、家眷情况,更诡异的是,他们与宛城本地的王氏、吕氏等大家族似乎有着隐秘联系。

    “重点查这股人。”林凡指尖敲击着桌案,眼中闪过锐利的光,“他们要的不是军情,更可能是策反宛城本地势力,为荆州军做内应。”

    就在林凡在宛城逐步布局时,许都传来的消息却让他心头一沉。在满宠的高压审讯下,“墨香斋”的线索竟彻底断了——书铺老板在狱中“暴病身亡”,所有牵连者要么翻供,要么闭口不言;吴质“病愈”后愈发低调,深居简出,连曹丕的府邸都很少去;而司马懿,则被曹操任命为文学掾,得以伴随其左右,参与军国机要,地位日渐凸显。

    表面上,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,但林凡知道,这平静是暴风雨前的酝酿。对手轻易斩断了追查线索,还让司马懿进一步靠近权力核心,手段之老练,远超他的预期。他必须更小心、更有耐心,才能在这场暗斗中活下去。

    几日后,夏侯惇再次召见林凡。踏入军帐时,他注意到帐内多了一位文士——此人面容清瘦,身着青衫,眼神灵动如狐,透着几分藏不住的精明。

    “林凡,这位是主簿杨修,杨德祖。”夏侯惇指着文士介绍道,“丞相命他前来参赞军机,主要负责与荆州方面的文书往来。”

    杨修!林凡心中又是一震。这位以才智敏捷闻名,却最终因“鸡肋”事件被曹操处死的名士,竟也来到了宛城前线?他瞬间反应过来——杨修是曹植一派的核心谋士,而夏侯惇明显偏向曹丕,此刻杨修前来,绝非单纯的“参赞军机”,更可能是曹植一方想在南征前线插足,为日后的储位之争积累筹码。

    “见过杨主簿。”林凡拱手行礼,态度谦逊却不失分寸。

    杨修微微一笑,起身回礼,语气颇为热络:“久闻林将军‘键盘营’之名,更听闻将军在许都推行新法、改良军械,今日得见,果然年轻有为。将军在宛城推行的‘标准化’,连夏侯将军都多次称赞,修亦钦佩不已。”

    “杨主簿过奖了。”林凡淡淡回应,心中却暗自警惕——这开场白看似客气,实则是在试探他的底细与立场。

    “将军不必过谦。”杨修话锋一转,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,递到林凡面前,“修此来,正有一事想请教将军。这是我军拟写给荆州牧刘表的檄文初稿,丞相之意,此文需言辞犀利、切中要害——既要彰显我军天威,也要点破蔡瑁、张允等辈拥兵自重、架空刘表的弊端,若能引发荆州内部猜忌,便是上佳。修才疏学浅,恐难达此效果,听闻将军思维跳脱,常有惊人之语,故特来求教。”

    林凡接过绢帛,快速浏览一遍。文中骈四俪六,辞藻华丽,引经据典将曹操捧为“天命所归”,将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