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皇伶之笼 > 云巅悟武

云巅悟武

    云巅悟武 (第2/3页)

    我想了想,说:“散的时候,每一缕都有方向,聚的时候,又能拧成一股劲。”

    老者笑了,往粥里撒了点盐:“有点意思了。吃了粥,随我去山边的‘望云台’,你爹当年,常在那练拳。”

    喝完粥,跟着老者往山边走。路是碎石铺的,两旁长着矮矮的灌木,沾着露水,踩上去湿凉。走了约莫半柱香的功夫,眼前忽然开阔——望云台是块巨大的青石,平平整整,边缘临着悬崖,往下看,就是无边无际的云海,风一吹,云气往上涌,竟能漫到脚边,像踩在棉花上。

    “站到台中央去。”老者说,“闭上眼睛,别用眼睛看,用身子感受。”

    我走到青石中央,闭上眼睛。风裹着云气扑过来,从领口、袖口钻进去,贴着皮肤滑过,带着点凉,却不刺骨。耳边是风过云海的声音,像流水,又像父亲练拳时的呼吸,绵长,均匀。我试着像父亲教我的那样,沉肩坠肘,调整呼吸,让自己的气息跟着风的节奏走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忽然觉得身子轻了些,像要飘起来。再睁开眼时,竟发现脚下的云气漫到了膝盖,远处的云海像在动,又像没动,每一缕云的流动,都和我胸口的起伏对应着——我吸气,云就聚;我呼气,云就散。

    “就是这样。”老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“你爹当年站在这里,站了三天,才找到这口气。”

    我试着抬手,模仿手札里“云舒”式的起手动作。手臂刚抬起来,忽然觉得有股气顺着手臂往上走,不是自己用力,是风裹着云气,推着我的胳膊往上抬。我顺着那股劲,慢慢展开手臂,掌心对着云海,竟觉得有无数细小的云气往掌心里钻,痒痒的,暖暖的。

    “沉肩,坠腕,别用力。”老者在身后提醒,“让云气顺着你的胳膊走,到掌心,再沉到丹田。”

    我照着做,沉肩,坠腕,把注意力放在掌心。果然,那股钻进来的云气顺着手臂往下走,沉到丹田处,竟像暖炉似的,烘得小腹暖暖的。我试着再抬另一只手,重复同样的动作,两股云气在丹田处汇合,慢慢转起来,像个小漩涡。

    “好!”老者忽然喝了声,“就保持这个姿势,感受云气的流动。”

    我站在那里,一动不动。云气在丹田处转着,越来越快,越来越暖,顺着经脉往四肢蔓延,连指尖都透着暖意。远处的云海忽然动得快了,云絮聚成一道弧线,和我手臂展开的弧度一模一样,弧顶处的金光更亮了,像太阳升了起来,照得云海一片通明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腿开始发酸,额头渗出细汗,可丹田处的暖意却越来越足,像有使不完的劲。忽然,风大了,云海猛地往我这边涌来,无数云气往我掌心里钻,丹田处的漩涡转得更快,竟顺着手臂往掌心冲去。我下意识地顺着那股劲,往前推掌——没有刻意用力,却觉得有股气从掌心喷出去,落在前方的云海里,云海竟被冲出一道缺口,露出下面青黑色的山尖,转瞬又被云气补上。

    “成了!”老者快步走过来,眼里满是喜色,“你这‘云舒’式,竟比你爹当年快了两天!”

    我收势,喘着气,只觉得浑身舒畅,比睡了三天三夜还精神。丹田处的暖意还在,顺着经脉流转,连之前赶路磨破的脚底,都不疼了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‘顺应’的道理。”老者拍了拍我的肩,“你不用力,云气就帮你用力;你顺着天的节奏,天就帮你练功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我就跟着老者在云巅住着。每日辰时去望云台站桩,感受云气;午时跟着老者采些山货,听他讲父亲当年的事;傍晚就在院里练拳,把白天感受到的云气,融入招式里。

    老者从不教我具体的招式,只让我看云——看晨起的“堆云”,像“云聚”式的沉劲;看正午的“流云”,像“云掠”式的轻快;看傍晚的“烧云”,像“云炎”式的刚猛。我照着云的模样练拳,竟越练越顺,原本晦涩的图谱,此刻都变得清晰起来。

    第七天傍晚,我在院里练“云卷”式。风裹着晚霞的光,落在拳头上,云气顺着手臂往掌心聚,我试着像云卷那样,收掌,拧腰,再推出去——掌风刚出,院角的老槐树忽然簌簌落了一地叶子,叶子在空中打了个旋,竟聚成一个圆,才缓缓落地。

    “好小子!”老者从屋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个布包,“你爹当年练‘云卷’式,练了半个月才让树叶聚成圆,你七天就成了!”他把布包递给我,“这是你爹当年用的拳套,今天给你。”

    我接过布包,打开一看,是副黑色的皮拳套,边角处磨得有些发白,却还带着点云气和汗味。我把拳套戴上,大小正合适,掌心处的纹路竟和我掌心的纹路贴合,戴上的瞬间,竟觉得有股熟悉的劲气从拳套里钻出来,和我丹田处的云气汇合。

    “今夜有‘雷云’,你且等着。”老者说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