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箭难防 (第2/3页)
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盖着红头公章的文件。颜旭注意到,发文日期是三天前,而他们直到此刻才被告知。
“请立即停止所有项目,提供近三年的全部技术文档和客户数据。“审查人员环视着简陋的仓库,“我们需要查封所有存储设备。“
接下来的三个小时,如同噩梦。
审查人员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着仓库的每个角落,给每台服务器贴上了封条。当李思远想要取出一个正在测试的模块时,被严厉制止:“所有设备保持原状!“
“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军工项目!“李思远急得满头大汗,“耽误了进度要承担责任的!“
审查人员冷冷地看了他一眼:“安全审查优先。“
颜旭始终沉默地配合着。当审查人员要求打开保险柜时,他平静地输入密码。柜门打开,里面整齐摆放着所有技术专利证书和项目合同。
“请解释这个。“审查组长拿起一份与某矿业集团的合同,“为什么在合同中允许客户不将数据上传到指定平台?“
“这是客户的要求。“颜旭回答,“我们承诺保障客户的数据自主权。“
审查组长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,不再追问。
中午时分,消息已经传开。
李芸的手机响个不停,她接完一个电话,声音颤抖:“颜总,北方重工暂停了所有订单,要求我们说明情况。“
紧接着,大连港、徐工集团......重要客户纷纷发来暂停合作的通知。最致命的是银行打来的电话,通知冻结公司的基本账户。
“这是要我们的命啊!“张猛红着眼睛低吼。
审查人员离开时,带走了三箱文件和三台服务器。仓库门上贴上了白色的封条,在寒风中猎猎作响。
团队站在仓库外,望着被查封的大门,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绝望。
“先去附近的宾馆住下。“颜旭的声音出奇地平静,“李芸,统计一下我们还有多少可用资金。“
“账户被冻结了,“李芸哽咽着,“现金......可能只够支撑一周。“
第二天,颜旭被传唤到审查办公室问询。
问询室四面白墙,只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。审查组长和记录员坐在对面,头顶的监控摄像头闪着红光。
“颜旭,说说你们与境外企业的接触情况。“
颜旭深吸一口气:“我们与德国克虏伯集团有过接触,但最终没有合作。“
“为什么拒绝?“
“因为对方要求我们开放所有底层代码,这触及了我们的技术底线。“
审查组长低头记录:“有人反映,你们拒绝使用国家推荐的标准协议,是出于什么考虑?“
“我们的协议在性能上优于国际标准,而且完全自主可控。“
“自主可控?“审查组长抬起头,目光锐利,“你们怎么证明没有在协议中预留后门?“
颜旭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头顶,他紧紧握住拳头,指甲深深陷入掌心。那种被当作“潜在罪犯“审视的感觉,让他几乎要失控。
“我们所有的代码都经过第三方检测,“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,“而且,如果我们真想窃取数据,为什么要用加密级别最高的算法?“
记录员飞快地记录着。审查组长不置可否,继续问道:“说说你们的数据存储策略。“
“我们采用分布式存储,核心数据始终留在客户本地,这是我们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。“
问询持续了四个小时。当颜旭走出审查办公室时,天色已晚。他站在人行道上,望着车水马龙,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。
回到临时租用的宾馆房间,团队都在等他。
“颜总,“周教授递过一杯热茶,“我刚打听到,这次审查是通天集团推动的。“
“我知道。“颜旭疲惫地坐下,“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活下去。“
李芸拿出计算器:“如果所有项目暂停三个月,我们的直接损失将超过两千万。这还不算品牌信誉的损失。“
最让人心痛的是,当晚他们收到王磊从德国发来的邮件:“听说公司出事了?需要我回来吗?“
颜旭回复了两个字:“不用。“
深夜,颜旭独自在宾馆房间里踱步。他打开笔记本电脑,看着被暂停的各个项目进度表。那个本应在月底交付的军工项目,现在可能要面临巨额违约金。
更可怕的是,行业内已经开始流传“旭日科技涉嫌数据泄露“的谣言。一个靠信誉生存的企业,一旦被打上这样的标签,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。
窗外飘起了雪花,这是北京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。颜旭站在窗前,看着雪花在路灯下飞舞。他知道,这场审查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,更考验着每个人的信念。
当他终于躺下休息时,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:“认输吧,你斗不过的。“颜旭删掉短信,关掉手机。在黑暗中,他对自己说:“还没有结束。“
北京冬夜的寒风中,陈瑾瑜裹紧米色风衣,快步穿过国家发改委大院。她手中紧握着公文包,里面装着一份刚刚完成的内参报告。办公楼里暖气很足,她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