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箭难防 (第1/3页)
北京深秋的雾霾天里,颜旭推开工信部某会议室厚重的木门,一股混合着茶香和文件陈旧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。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,长条桌两侧泾渭分明——一边是通天集团的代表团,西装革履;另一边是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,衣着朴素。
“今天论证的是《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推荐标准》。“主持会议的副司长开门见山,“请各方陈述技术方案。“
苏明远第一个起身,他今天特意戴了副金丝眼镜,显得儒雅而专业:“通天标准基于国际主流协议,兼容性强,已经有超过200家生态伙伴......“
颜旭注意到,当苏明远展示PPT时,在座的几位专家都在微微点头。他翻开自己准备的资料,发现会议材料中,通天标准的介绍占了大半篇幅,而旭日科技的方案被压缩在最后五页。
轮到颜旭发言时,他刚打开电脑,苏明远就微笑着插话:“颜总,听说你们用的是私有协议?这在工业互联网时代,是不是有点过时了?“
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。
“不是私有协议,是自主协议。“颜旭冷静地调出技术对比图,“在抗干扰性和传输效率上,我们的协议都比国际标准提升30%以上。“一位白发老专家突然提问:“安全性如何保证?现在数据安全可是重中之重啊。“
颜旭正要详细解释加密机制,苏明远已经接过话头:“李院士问得好!所以我们通天标准特别加入了国密算法,而且所有代码都经过工信部安全检测。“
会议结束后,颜旭在走廊被苏明远叫住。
“颜总,听说你们拒绝了克虏伯?“苏明远的声音带着惋惜,“何必这么固执呢?加入通天生态,你们的技术很快就能推广开来。“
颜旭注意到苏明远身后的助理正在录音,他平静回应:“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。“
“可惜啊,“苏明远叹息道,“独木难成林。“
三天后的早晨,颜旭在仓库里调试设备时,李芸慌慌张张地跑进来:“颜总,出事了!“
她手中的平板电脑上,显示着一篇某权威财经媒体的报道:《工业数据安全隐忧:某企业私有协议或成泄密通道》。文章虽未点名,但描述的“某初创企业“的技术特征与旭日科技完全吻合。
“这完全是污蔑!“李思远气得脸色发白,“我们的加密级别比通天还高!“
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。当天下午,正在洽谈的某军工背景企业突然来电,委婉地表示“需要重新评估合作风险“。
周教授戴着老花镜,仔细研读那篇文章:“看这里,'据知情人士透露',这个表述很恶毒啊。“
颜旭打开行业协会的网站,发现首页正在公示“通天标准成为行业推荐标准“的通知。公示期只有短短七天,而且放在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。
“他们这是要速战速决。“颜旭的声音低沉。
真正的重击来自第二天。当颜旭团队按计划参加某个重要项目的招标答疑时,刚进会场就感受到异样的目光。招标方负责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:“颜总,你们能出具数据安全无风险证明吗?“
回到仓库,团队陷入一片愁云惨雾。
“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啊!“张猛一拳砸在工作台上,“安全风险这种帽子,一旦扣上就很难摘掉!“
李芸红着眼睛统计损失:“已经有三家客户暂停合作,还有两家要求我们提前归还预付款。“
最让颜旭心寒的是,当天晚上他接到导师赵振业的电话:“小颜,有人在高层会议上提到了你们,说你们的技术路线存在安全隐患。“
“老师,这是莫须有的......“
“我知道。“赵振业打断他,“但你要明白,在敏感行业,有时候嫌疑比事实更致命。“
深夜的仓库里,颜旭独自站在测试设备前。示波器上的绿色波形稳定地跳动着,记录着他们在技术上的每一个突破。然而现在,这些扎实的技术成果,在无形的舆论攻势面前显得如此脆弱。
他打开那篇报道的评论区,看到一条明显是水军的留言:“这种小公司为了赚钱,什么数据都敢卖!“
这一刻,颜旭感到脊背发凉。他意识到,这已经不再是商业竞争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绞杀。苏明远不仅要抢占市场,更要从根本上摧毁旭日科技的信誉。窗外,秋雨淅淅沥沥地落下。颜旭知道,在这场标准与舆论的战争中,他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。
冬至日的清晨,霜冻给京郊仓库的铁皮屋顶镀上了一层银边。颜旭正蹲在测试台前调整一个通信模块的参数,仓库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。
“颜旭在吗?“三个穿着深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仓库门口,为首的中年人出示了证件:“我们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,接到举报对贵公司进行数据安全审查。“
李芸手中的文件夹“啪“地掉在地上。李思远下意识地挡在服务器前,脸色煞白。
“请配合我们的工作。“审查人员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,“从现在起,所有服务器暂停运行,等待取证。“
颜旭缓缓站起身,拍了拍工装上的灰尘:“我们需要看正式的审查通知书。“
中年人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