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算盘:商业帝国 > 标准的门槛

标准的门槛

    标准的门槛 (第3/3页)

特有的油墨气味。

    产业政策司司长李为民推了推眼镜,环顾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处室负责人:“今天的议题大家都清楚了。关于工业互联网通信协议标准,我们收到了多方意见。“

    会议室墙上的投影幕布显示着两份对比图表。左边是通天集团的Profinet-Plus标准架构,右边是旭日科技牵头起草的开放标准草案。

    “通天集团提出,应该采用国际主流标准,避免重复建设。“一位年轻干部翻开面前的资料,“他们认为,自主标准可能会导致技术孤岛......“

    “技术孤岛?“坐在角落里的赵振业突然开口,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,“我们现在用的这些'国际主流标准',哪个不是别人的孤岛?“

    李司长微微颔首:“赵老说得有道理。上周我去调研,沈阳重机的马总给我看了组数据——因为使用国外标准,他们每年要支付巨额技术授权费,而且核心数据都要传到国外的云平台分析。“

    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。这时,会议室门被轻轻推开,一位工作人员将一份刚收到的文件递给李司长。他快速浏览后,目光在与会者脸上扫过:

    “刚刚收到的消息,美国商务部将通天集团列入实体清单,禁止其采购某些高端芯片。“

    空气瞬间凝固。一位老专家手中的茶杯盖“啪“地一声落在杯沿上。

    “这充分说明,“李司长缓缓放下文件,“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,过度依赖任何单一技术路线都存在风险。“

    他站起身,走到投影幕布前,手指点在两份标准之间:

    “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我们既要鼓励通天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,也要扶持像旭日科技这样,在特定领域有'独门绝技'的'专精特新'中小企业,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。“

    他转向在座的标准化研究院院长:“老张,你们在制定标准时,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,特别是那些在细分领域深耕的中小企业。标准制定,也应有他们的声音。“

    消息传到旭日科技时,颜旭正在地下实验室测试新的通信模块。

    周教授举着手机冲下楼梯,激动得白大褂的衣角都在颤抖:“颜总,部里的会议纪要!“

    颜旭摘下降噪耳机,接过手机。当他看到“专精特新“四个字时,手指不由自主地收紧,屏幕上顿时出现几道指纹的湿痕。

    “这是......“他声音沙哑。

    “官方的定调!“周教授眼眶发红,“三十年了,我终于等到这一天!“

    实验室里顿时沸腾起来。年轻的工程师们互相击掌,李思远甚至跳起来碰了碰低矮的天花板。

    只有颜旭沉默地走到角落,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盘。算珠在他指尖轻轻滑动,发出细碎的声响,像是在计算这个转折点的重量。

    “颜总,你不高兴吗?“李思远疑惑地问。

    “高兴,但更觉得沉重。“颜旭抬头,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,“从现在开始,我们不再只是为自己而战了。“

    当晚,赵振业来到旭日科技的办公室。老人没有带随从,只拎着个布包,像是邻里串门。

    “老师,您怎么亲自来了?“颜旭连忙迎上去。

    赵振业从布包里取出一个档案袋,纸页已经泛黄:“这是我二十年前参与制定'星光计划'时的笔记。那时候,我们也想推动自主标准。“

    他翻开一页,指着一行娟秀的字迹:“看这里:'技术可以引进,标准必须自主'。可惜啊,当时条件不成熟。“

    颜旭小心地翻看着那些手写笔记,仿佛触摸到一个时代的温度。

    “现在时机到了。“赵振业望向窗外,“今天的会议是个信号。上面已经意识到,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,比什么都重要。“

    他转向颜旭,目光如炬:“但你记住,官方的认可只是入场券。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——你们要证明,自主标准不仅能解决'卡脖子'问题,还要在性能、成本、生态建设上都具有竞争力。“

    三天后,颜旭接到通知,参加工信部组织的标准研讨会。

    走进会场时,他注意到几个细节:参会名单上,除了通天集团等行业巨头,还出现了十几家中小企业的名字;会议材料中,专门用一章分析了“专精特新“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;甚至座位安排上,也不再是按企业规模排序。

    会议休息时,一位司局领导特意走到他面前:“颜总,你们提交的技术白皮书,我们请专家评审过了。特别是那个多层加密架构,很有特色。“

    颜旭正要详细介绍,领导摆摆手:“不用急着推销。下个月要成立工业通信标准工作组,希望你们能积极参与。“

    回公司的路上,颜旭让司机绕道中关村。夕阳下,“中国制造2025“的标语在巨大的广告牌上熠熠生辉。他想起创业之初,在这条街上推销代理产品时,曾经无数次仰望这个标语。

    如今,他正在成为这个****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办公室里,团队都在等他。颜旭没有立即宣布好消息,而是先问李思远:“如果我们要把'昆仑'协议提升为国家标准,最大的技术瓶颈在哪里?“

    “互通性测试。“李思远不假思索,“要保证不同厂家的设备都能稳定通信,需要建立完整的测试认证体系。“

    “立即启动测试实验室的建设。“颜旭做出决定,“不管花多少钱。“

    周教授若有所思:“这让我想起当年参与制定TD-SCDMA标准时,也是先建了测试中心。没有测试,就没有标准。“

    深夜,颜旭独自整理会议资料。手机亮起,是秦风发来的消息:“颜总,学校同意把我们的TSN技术贡献给标准组。系领导说,这是服务国家战略。“

    他走到窗前,望着北京的夜空。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春夜里,他感受到了时代的转折——就像春雨渗入泥土,悄无声息,却孕育着万物生长。

    这一刻,他手中的算盘变得格外沉重。每一颗算珠,都不再只是计算商业利益,而是在权衡一个产业的未来,一个国家的选择。

    他知道,从今往后,每一次技术攻关,每一次标准讨论,都不再是旭日科技自己的事情。他们肩负的,是中国工业互联网自主发展的希望。

    夜空中的星光穿过都市的霓虹,微弱却坚定。就像此刻的旭日科技,在巨头的夹缝中,终于看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