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算盘:商业帝国 > 第一滴血

第一滴血

    第一滴血 (第1/3页)

    京城八月的午后,太阳明晃晃地炙烤着大地,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。海淀纺织厂那栋五十年代建成的三层办公楼里,空气更是闷热得如同凝固了一般。老旧的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旋转,发出规律的吱呀声,却丝毫搅不动那股混合着陈旧纸张、汗水和劣质茶叶的味道。

    颜旭和林浩天坐在供销科办公室外走廊的木条长椅上,已经等了将近一个小时。林浩天不时站起身,透过门上那块磨砂玻璃,试图看清里面的动静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,被他用掌心胡乱抹去。颜旭则安静地坐着,膝上放着一个半旧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,里面装着精心准备的技术方案、报价单,还有那架紫檀木算盘。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算盘光滑的边框,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平静。

    这次的目标,是拿下纺织厂招待所和办公区的内部电话系统升级项目。通天集团也报了价,方案先进,但价格高昂,且要求一次性付清大部分款项。旭日通讯的机会在于,颜旭根据纺织厂现有线路和设备老化的实际情况,设计了一套“渐进式、高性价比”的改造方案,并且,他们第一次尝试运用了刚刚摸索明白的银行承兑汇票。

    办公室的门终于开了,一个穿着灰色涤纶衬衫、腋下夹着黑色公文包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,看都没看他们一眼,径直下了楼。那是通天集团的销售代表。

    “马科长请你们进去。”一个年轻办事员探出头来说道。

    两人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褶皱的衬衫,走进了供销科办公室。科长马卫国,是个面色黝黑、身材微胖的中年人,坐在一张厚重的、漆面斑驳的办公桌后面,手里端着个大茶缸,目光在颜旭和林浩天身上扫过,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

    “马科长,您好,我们是旭日通讯的……”林浩天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,上前递上名片。

    马卫国接过名片,随手放在桌上,没看。“嗯,知道。说说吧,你们的方案。”他的声音不高,带着点官腔。

    林浩天负责主谈,他口才便给,将旭日方案的优势——充分利用现有线路、模块化升级降低成本、后期维护便捷——讲得条理清晰。颜旭则在适当时候补充技术细节,语气沉稳,用词专业。

    马卫国听着,偶尔呷一口茶,不置可否。等他们说完,他才放下茶缸,慢悠悠地开口:“技术上的事,我不是太懂。不过,通天集团的方案,技术肯定是最先进的,这个毋庸置疑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两人年轻而略带紧张的脸,“关键是钱。厂里现在资金也紧张。你们这个价格,是比通天低,但也要十几万,不是小数目。”

    林浩天立刻接话:“马科长,价格我们可以再商量!而且,我们在付款方式上,可以为厂里充分考虑!”他看了一眼颜旭。

    颜旭会意,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说明,推到马卫国面前。“马科长,我们了解到厂里流动资金有周期。我们愿意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。比如,合同签订后,您这边可以开立一张六个月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给我们。这样,厂里这半年内无需动用大笔现金,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。”

    马卫国拿起那份说明,眯着眼看了看。这个提议显然触动了他。作为国营厂的供销科长,如何在不占用过多当期现金的情况下完成采购任务,是他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。银行承兑汇票,他并不陌生,只是以往多是和大厂或者有背景的公司打交道时才用。

    “银行承兑汇票……”他沉吟着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“你们个小公司,能接受这个?而且,这汇票开给你们,你们能等到期?”

    林浩天赶紧说:“马科长,只要能促成合作,方式我们可以灵活处理。关键是帮厂里解决实际问题!”他没敢提贴现的事情,那是不能摆上台面的。

    颜旭补充道:“我们看重的是和贵厂长期合作的机会。这次的项目,我们可以作为样板工程来做,确保质量和后续服务。”

    马卫国靠在椅背上,目光在颜旭沉稳的脸上和林浩天急切的表情之间逡巡。办公室里一时只剩下吊扇的吱呀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。时间仿佛过得很慢。

    终于,马卫国直起身,拿起钢笔,在旭日通讯的报价单上划拉了几下。“价格,再降五个点。付款,按你们说的,开六个月的银承。能做到,这个单子就给你们做。”

    林浩天心头一紧,降价五个点,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。他看向颜旭。

    颜旭脑中飞快地计算着。降价后,毛利更薄,但如果能顺利拿到这张银行承兑汇票,他们或许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提前变现,虽然要损失一部分贴息,但能立刻盘活资金,投入下一个项目。这更像是一场关于资金周转效率和未来机会的赌博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迎着马卫国的目光,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可以,马科长。我们接受这个条件。”

    马卫国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松动,他拿起桌上的印章,“啪”的一声盖在了合同上。“那就这么定了。具体细节,跟小张对接。”他指了指旁边的年轻办事员。

    走出纺织厂办公楼,灼热的阳光扑面而来,两人却都觉得浑身松快。林浩天兴奋地一拳捶在颜旭肩膀上:“老颜,拿下了!咱们真从通天嘴里抢下肉了!”

    颜旭也长长舒了一口气,背后衬衫已被汗水浸湿。他摸了摸公文包里的算盘,心头却没有太多喜悦,反而沉甸甸的。他清楚,这场胜利来之不易,是靠着精准抓住客户痛点(资金压力)、提供定制化方案(渐进改造)和灵活的金融工具(承兑汇票)才险险取胜。但代价是极其微薄的利润和对不确定的贴现渠道的依赖。

    “别高兴太早,”颜旭看着远处通天集团销售代表消失的方向,声音低沉,“合同是拿到了,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这笔生意,我们必须做得漂亮,不能出任何纰漏。而且,这汇票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怎么把它尽快变成我们需要的现金,还是个难题。”

    首战告捷,如同在坚冰上凿开了一道裂缝。但颜旭知道,冰层之下,是深不见底、暗流汹涌的商业江湖。他们这只小舢板,才刚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