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画里乾坤 弦外之音 (第3/3页)
仍在暗中搜寻赵永的下落,重点排查了京城几处可能藏匿人口的区域,但尚未接近我们的暗桩。另外,齐王似乎加派了人手,监视……监视王府以及几位与殿下交好的官员府邸。”
萧景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:“让他搜,让他盯。传令下去,所有暗桩进入静默状态,非必要不联络。至于那些被监视的官员……让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,不必理会。”
“是。”
“都察院刘御史那边,消息递过去了吗?”
“已经安排妥当,通过他门下一位清客,‘偶然’得知了部分信息。刘御史对此事似乎极为重视,已开始暗中查阅旧年卷宗。”
“很好。”萧景玄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,“火种已经埋下,就看什么时候起风了。”
他挥退侍卫,独自坐在水榭中,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。脑海中却不期然地浮现出沈青澜的身影,想起昨夜在密室中,她将那紫檀木盒推向自己时,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。
面对三哥的咄咄逼人,她此刻……是否安好?
这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,让他微微蹙眉。他一向冷静自持,习惯于将所有人、所有事都置于棋局之中权衡利弊,何时开始,竟会为一个“棋子”的处境而心生挂碍?
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坚韧和智慧?还是因为……那份毫不犹豫的信任?
萧景玄闭上眼,试图驱散这不同寻常的情绪。然而,那女子清丽的面容和沉静的眼神,却仿佛烙印一般,清晰无比。
织造处 · 夜色
沈青澜回到织造处时,已是傍晚。她如同往常一样,默默地做着分内的工作,检查绣品,整理丝线,仿佛白天在长春宫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试探从未发生。
只有她自己知道,内心的波澜并未完全平息。齐王的疑心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,不知何时会落下。而萧景玄那边,拿到证物后,下一步会如何行动?她身处深宫,消息闭塞,这种无法掌控全局的感觉,让她有些不安。
夜深人静,同屋的宫女早已熟睡。沈青澜却毫无睡意,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,她悄无声息地起身,从枕下摸出一本寻常的《女则》,翻到中间,那里夹着几张她平日练字用的宣纸。
她取出一张,铺在小小的炕桌上,却没有磨墨。只是用手指,蘸着杯中剩余的些许冷水,在纸上缓缓地、一遍遍地书写着两个字——忍耐。
水迹很快晕开、干涸,不留痕迹。但她心中的信念,却在这一次次的无声书写中,变得更加坚定。
父亲要她忍耐,萧景玄要她等待时机。那么她便忍,她便等。
但在忍耐和等待的同时,她不能全然被动。她需要更多的信息,需要在这深宫之中,建立起属于自己的、哪怕极其微小的耳目。
她想起白日里那个给她报信的小宫女,心思单纯,或许可以稍加笼络。还有织造处里几个备受欺凌的低等宫女,若能施以恩惠,或许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。
路要一步一步走。她现在要做的,是活下去,是站稳脚跟,是小心翼翼地织就一张属于自己的、微小的网。
就在她凝神思索之际,窗外极远处,隐约传来一阵飘渺的琴声。那琴音悠远空灵,穿透重重宫墙,若有若无地传入耳中,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抚力量,仿佛月下清泉,潺潺流淌过心田,涤荡着焦躁与不安。
沈青澜微微怔住,侧耳细听。这琴声……她从未在宫中听过。是谁在深夜抚琴?这琴音……竟莫名地让她感到一丝熟悉的心安。
她不知道的是,靖王府与皇宫虽隔着重垣,但若站在王府最高的观星楼,望向皇宫方向,借助特定的风向和内力催动琴音,并非完全不能将声音送达某些特定的区域。
萧景玄立于观星楼顶,衣袂在夜风中飘拂。他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弄出最后一个悠长的音符,目光仿佛穿透了夜色,落在了那一片沉寂的宫阙之上。
他不知她能否听见,也不知这琴音能否带去一丝慰藉。他只是……想这么做。
琴音袅袅散去,夜空沉寂,唯余繁星点点。
宫墙内外,两人虽未相见,却在这寂静的深夜,被一缕无形的琴音悄然连接。
凰鸟蛰伏,潜龙在渊。各自的征途,都才刚刚开始。而命运的丝线,已在不知不觉中,越缠越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