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蛛丝马迹 釜底抽薪 (第2/3页)
点排查了近期与西域有往来的商队和使团。发现约莫一月前,有一支来自西域的小型商队曾在京郊停留,其货物清单中恰好有‘醉芙蓉’干花一项,但数量极少,据说是作为珍奇香料售卖的。购买者……身份有些敏感,是太原王氏在京郊别院的一个管事。”
“王氏……”萧景玄眸色转深,“果然还是绕回了他们身上。那个管事呢?”
“就在李才人出事前三天,那管事酒后失足,跌入京郊河道,淹死了。”洛风声音低沉。
线索似乎再次中断。但萧景玄并不意外,对方行事狠辣周密,自然不会留下明显的把柄。
“看来,需要有人帮我们‘回忆’起一些关键细节了。”萧景玄放下棋子,目光锐利,“让我们在刑部的人,在审讯彩珠时,‘无意中’透露给她,柳嬷嬷为了自保,已经将大部分罪责推到她身上,并且暗示她,若再不吐露实情,恐怕性命难保。同时,让那个与齐王府管事接触过的西苑采买太监,‘意外’地想起,那日齐王府管事除了与他寒暄,还曾私下向另一个在长春宫当差的老乡打听过柳嬷嬷的近况和喜好。”
洛风眼中闪过佩服之色。殿下这是要利用人性之弱,离间彩珠与柳嬷嬷,同时将齐王也拉下水,制造多方混战的局面,让淑妃和王家应接不暇。
“属下明白!这就去安排!”
“还有,”萧景玄叫住他,“让我们的人,想办法将王氏管事购买醉芙蓉,以及其‘意外’身亡的消息,‘不经意’地传到都察院那位以刚直不阿著称的刘御史耳中。他之前弹劾过王家侵占民田,对此事必然感兴趣。”
“是!”洛风领命而去。殿下这是要借清流之口,将王家的嫌疑公之于众,形成舆论压力。
萧景玄独自走到窗边,望着庭院中开始抽芽的垂柳。春意渐浓,但这皇城之内的寒意,却并未消散。他知道,仅凭李才人一案,很难彻底扳倒盘根错节的淑妃和王家。他需要更多的筹码,更需要一个能一举定乾坤的机会。
而沈青澜,就是他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不仅是因为她牵涉其中,更因为她的身份——沈文渊之女。沈家的科举案,是横在父皇心头的一根刺,也是打击王氏一党的利器。他必须尽快拿到能为沈家翻案的铁证,而关键人证赵永,虽然已被他控制,但那份至关重要的物证,赵永坚持要见到沈青澜或他本人后才肯交出。
他需要沈青澜出狱。
掖庭狱中,沈青澜也并未闲着。
她通过老宦官得知了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