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抢功与诿过,官僚本色 (第2/3页)
在“危急时刻,镇定自若,果断调动兵力”,最终“指挥若定,力挽狂澜”,麾下将士“用命,浴血奋战”,终使“丑虏铩羽而归。
狼帅兀朮脱朵仓皇逃窜,险遭生擒”。
至于他之前的错误判断、瞎指挥导致防线险些崩溃、将士重大伤亡的事实,则被轻描淡写地归结为“狄虏狡诈,兵力悬殊,将士虽奋力搏杀,然伤亡难免”。
而对于真正扭转战局的秦牧及其“獠牙”。
奏报中只是含糊地提了一句“振威校尉秦牧所部,奋勇争先,亦有微功”。
将其巨大的功劳严重淡化。
消息灵通的苏烈第一时间得知了奏报内容,气得脸色铁青,直接找到了李文弼理论。
“督军大人!秦牧校尉率‘獠牙’夜袭敌营,阵斩敌酋(虽未成功,但效果等同),夺回高地,居功至伟!
怎能以‘微功’论处?这岂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?”
苏烈强压着怒火,据理力争。
李文弼端坐在太师椅上,慢条斯理地品着茶,眼皮都没抬一下:
“苏参军,此言差矣。此战胜利,乃全军将士用命之结果,岂能归功于一人一队?
秦牧校尉确实勇武,但若无机缘巧合,若无本官调动兵力牵制大部敌军,他焉能成功?
年轻人,立些功劳是好事,但要懂得谦逊,不可居功自傲啊。”
他一番颠倒黑白、避重就轻的话,差点把苏烈噎得背过气去。
“可是大人……”
“好了!”李文弼放下茶杯,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“奏报已发,此事无需再议!
苏参军,你还是多想想如何整顿防务,以防狄虏再次来犯吧!”
苏烈看着李文弼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,知道再多说也无益,只能愤然离去。
秦牧和“獠牙”的功劳被刻意压低,李文弼似乎还觉得不够。
或许是为了“敲打”这个不听话、风头太盛的年轻校尉。
或许是为了弥补之前战损的“亏空”(他认为是秦牧救援不力导致前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