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生命之光 (第3/3页)
至战略物资!顾维钧先生,此事由你亲自拟定方案。”
顾维钧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,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:
“明白!司令,此乃‘医药外交’,操作得当,其价值不亚于一场战役的胜利。”
“第三,经济与产业突围。 立即以‘第七实验室’为班底,设立‘东北制药总厂’,按最高保密等级建设和警卫。
1. 资金保障: 从‘白山黑水基金’中划拨专款300万银元,作为未来一年的专项研发和扩产经费,不受年度预算限制,实报实销。必要时,可以委员会名义发行一期‘国防医药建设特种公债’。
2. 资源倾斜: 杨宇霆总参议负责协调,命令东北大学化学系、生物系整体并入该项目,成立‘应用微生物研究所’。奉天兵工厂、精密仪器厂抽调最好的工程师,攻关发酵罐、离心机、分装设备的自产化!我们要能自己造出生产它的机器!
3. 人才战略: 以委员会名义,向全球华人学者、尤其是生物化学、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发出秘密招募令,许以最优厚待遇和国家级科研平台。同时,选派最优秀的本土青年技术人员,赴德国、美国相关企业学习深造。”
“第四,科技持续创新与绝对保密。
1. 成立‘青霉素后续研发委员会’,由陈宜瑜总工负责。立即着手研究两个方向:一是提高菌种效价和发酵产量的生物学途径;二是探索半合成改性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耐药性。还要着手研究其他类型的抗生素,如对抗结核病的药物。
2. 保密条例升级: 此项目所有技术资料定为‘绝密’,参与核心工艺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和隔离管理。泄密者,以叛国罪论处,最高可判处死刑!菌种库实行三重物理隔离加武装守卫,没有我、杨总参议和李博明三人联合签署的命令,任何人不得调用原株!”
张汉钦一口气说完,目光如炬,扫视全场:
“这就是我对‘炎黄一号’项目的全部部署。
诸位,我们手上握着的,不仅仅是能拯救万千生命的良药,更是一把能撬动战略格局的钥匙!
它关乎前线将士的生死,关乎国家的外交博弈,关乎民族工业的升级!
我们要用好它,一步都不能错!”
“是!司令!保证完成任务!”
李博明、陈宜瑜以及实验室所有人齐声应道,声音因激动和责任而微微颤抖。
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意识到,自己手中的工作,已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
离开第七实验室时,已近正午。
深秋的阳光终于彻底驱散晨雾,明亮而清冷地洒在奉天城的大街上,为这座日益繁忙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光。
张汉钦坐回吉普车,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、新开的工厂、背着书包的学生,心中波澜起伏。
从王卓然的牺牲到今日“炎黄一号”的曙光,不到两年时间,这份凝聚了无数智慧、汗水、牺牲与期望的成果,其意义远超一种特效药本身。
它将成为最锐利的军事盾牌,最巧妙的政治筹码,最强劲的经济引擎,以及…点燃民族科技自信的火种。
这缕从霉菌中诞生、经由无数人努力而点燃的生命之光,必将如同车窗外这穿透雾霭的阳光,逐渐驱散死亡的阴霾,照亮华夏前行的道路。
而这一切,还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开始。
车轮滚滚,载着这位年轻的统帅和他的强国梦想,驶向更波澜壮阔的未来!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