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生命之光 (第2/3页)
起一个小玻璃瓶,对着灯光仔细审视着里面那看似不起眼的粉末。
这细微的结晶,其价值远胜等重的黄金!
它凝聚着近两年的心血、无数次失败、巨额的资金投入,以及王卓然和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。
“当前的纯度、产量,还能再提升吗?
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估算如何?”
他问道,语气恢复了统帅的务实。
陈宜瑜迅速回答:
“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表面培养和初步的深罐发酵结合的方式,月产量大约能制备出相当于12,000至15,000支(按每支5万单位效价估算)的剂量。
纯度大约在70%-80%之间。
新建的五个深层发酵罐已投产,采用您提示的玉米浆培养基和持续通气搅拌技术。
若一切顺利,预计到明年三月,月产量有望突破40,000支,纯度也能稳定在85%以上。
成本…目前依然极高,主要是无菌控制和提纯损耗大,但随着产量扩大和工艺优化,正在快速下降。”
张汉钦沉默片刻,目光扫过实验室里每一位科研人员充满期待的脸庞,最终落在那小小的玻璃瓶上。
他脑海中飞速权衡,不仅仅是医学数据,更是全局战略。
片刻后,他猛地抬起头,目光灼灼,对身旁的委员会秘书长王树瀚沉声道:
“王秘书长,记录,我做如下部署!”
王树瀚立刻拿出笔记本和钢笔,屏息凝神。
“基于‘炎黄一号’项目的重大突破及其对国家战略无以伦比的价值:”
“第一,军事保障与优先供给。
立即将《‘炎黄一号’临床应用与后勤保障条例》提升为最高密级作战条令下发。
1. 由总后勤部牵头,卫生部、军需部配合,成立‘特种药品管理总局’,直接对委员会负责。
局长由李博明同志兼任,陈宜瑜同志任总工程师。
2. 优先保障前线,立即从现有库存中调拨60%的‘炎黄一号’,以最高保密等级配发给各前线野战医院、各主力甲种师师属医疗队,并紧急培训一支200人的军医突击队,携带药品和皮试设备,加强到一线部队。重伤员用药,需由师级以上军医主管和政委联合签字确认。
3. 建立战略储备:剩余40%库存,立即转入奉天、锦州、长春三处地下战略药品仓库封存,作为应对大规模战役的紧急储备,动用需我本人签字批准。”
“第二,政治与外交运用。 此药乃国之重器,须善加运用以争取最大战略主动。
1. 对内凝聚人心: 宣传部要制定周密计划,适时、适度、有选择地公开部分疗效数据,重点宣传我军在战地医疗救护领域取得的‘重大突破’,以及委员会如何不惜代价拯救每一位伤员的生命。要将‘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将士生命’塑造为我军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核心标志,极大增强部队凝聚力、荣誉感和民众的向心力。
2. 对外彰显实力与争取外援: 外交部牵头,选择最可靠的国际渠道,以极其谨慎的方式,透露我们拥有一种‘极其高效的广谱抗菌剂’,其效果远超磺胺。
可允许对方派顶尖医学专家(必须背景干净、签署严格保密协议)在绝对控制下参观部分临床效果,但核心技术严格保密。
目的有二:一是震慑潜在对手,展示我科技实力;二是以此为筹码,换取我们急需的高精度机床、特种钢材、石化设备甚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