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开局截胡诸葛亮,皇叔对不住了! > 第23章 诸葛绸缪士族心,降卒分置策安民

第23章 诸葛绸缪士族心,降卒分置策安民

    第23章 诸葛绸缪士族心,降卒分置策安民 (第2/3页)

“蔡瑁专权”“侵吞士族商利”时。

    习珍眼底飞快掠过一丝厉色,随即又压了下去,只端起茶盏浅啜一口,掩去神情里的波动。

    等诸葛亮说完,习珍才抬眼看向诸葛亮,语气听不出喜怒:“先生这话,倒是说到不少士族心坎里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长公子……刚得江陵,怕还没力气跟蔡都督掰手腕吧?”

    习珍话里带着试探,也藏着几分对刘琦实力的疑虑。

    诸葛亮闻言,羽扇轻摇,面上不见急色,反而淡淡笑了:“习兄有此顾虑,亮能理解!”

    “毕竟蔡都督权侵荆襄多年,家势确实让人胆寒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.....”

    “卧龙先生你如今但是什么呀?”

    习珍配合的露出焦急之色催促道。

    诸葛亮语气一顿,见习珍果然被吊起好奇心后,诸葛亮会心一笑才缓缓道出后续。

    “习兄若细算,便知长公子如今的势力,未必输于蔡都督。”

    说着,诸葛亮便当着习珍的面细细的点起了刘琦的实力。

    “先说兵马,如今长公子麾下,有襄阳锐士五千,江夏郡兵三千,章陵郡兵四千,长沙水师三千,合计兵力一万五之数。”

    “且都是经过津乡血战,皆是经受过战阵的锐士,远非蔡都督麾下士卒可比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!”

    “长公子麾下如今有万五锐士?”

    诸葛亮说完,习珍端茶的手顿了顿,眼底闪过一丝惊讶。

    这下习珍是真的感到惊讶了。

    先前习珍只知刘琦打赢了孙策夺了江陵,却没料到刘琦麾下竟还有一万五兵马,在习珍想来刘琦能击破孙策,想必自己也损失惨重,不然也不会冒着被刘表责备的风险抢夺江陵城。

    在习珍看来,刘琦抢占江陵城,除了知道江陵城的重要性外,就是看上了城内府库里堆积如山的军械粮草,只要有了这两样,士卒那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!

    诸葛亮观其神色,便知火候已到,便顺势抛出刘琦的诚意:“长公子(刘琦)素知习家忠义,此次入江陵,意在保境安民,绝无侵扰乡贤之意。”

    “若能得习家相助,共掌江陵防务,不仅眼前危局可解,日后江陵安定,习家之商路权益,长公子愿力保无虞,共抗外侮。”

    习珍沉吟片刻,眼底闪过一丝权衡。

    习珍放下茶盏,声音压低了些:“先生所言,句句在理。蔡瑁跋扈,我习家深受其害,岂无怨言?”

    “长公子仁厚之名,某亦早有耳闻。只是……”

    习珍说到这略一停顿,面露难色,“习家乃百年大族,非珍一人可决。如此大事,需与几位族老商议,方能给先生一个稳妥的答复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闻言,并不强求,知道习珍这话是实情——士族当家的,最忌讳独断专行,毕竟要对整个家族负责。

    于是诸葛亮出言表示理解,并约定次日再来拜访。

    习珍亲自送他至府门,临别时,左右看看无人,才压低声音道:“先生放心,长公子既有此诚意,珍必尽力说服族老,以期与长公子共图大事。”

    习珍这话虽未说满,但倾向已明。

    离了习家,诸葛亮又转往庞家宅邸。

    庞家乃荆襄顶尖士族,江陵分支虽不及襄阳本家显赫,但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此番接待诸葛亮的是江陵庞家分支宗主庞越,同时也是庞统的族叔,一位举止儒雅的中年文士。

    诸葛亮心知庞家乃荆州四豪门,门槛更高,非言语可轻易打动,故而并未直接提出依附之事,只与庞越品茗清谈,纵论荆州局势。

    二人谈话间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刘琦此前在津乡破孙策、如今入江陵安民所展现的“仁”与“智”,言语间对刘琦颇多期许。

    而庞越始终面带微笑,偶尔插言几句,皆切中肯綮。

    临别时,庞越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:“士元(庞统)近日恰在江陵访友,若得知长公子如此人物在,或愿一见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诸葛亮心中便有了底,知道这是庞家的表态,虽然庞越没明说归附,但愿意让庞统出面,就说明心里已经偏向刘琦了。

    于是诸葛亮拱了拱手:“亮定当转告。”

    等诸葛亮出了庞家,日头都快爬到头顶了。

    诸葛亮扶着巷口老槐停下,弯腰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