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:铁流北进 (第1/3页)
    民国十五年(1926年)七月,广州城在一种近乎沸腾的灼热与喧嚣中,迎来了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时刻。九日,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隆重的北伐誓师大会。旌旗蔽日,枪刺如林,口号震天!“打倒列强!打倒军阀!统一中国!”的怒吼,如同积蓄已久的地火,终于冲破地表,震撼着南国的天空。
    谢文渊站在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队列中,身为营长,他位置靠前,能清晰地看到**台上那些决定革命命运的人物。阳光炽烈,照射在他崭新的国民革命军灰色军装和领口的营长官阶领章上,反射出金属的冷光。他的心情,如同这七月的天气,灼热、激荡,却又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、对未知征途的沉重。
    誓师大会结束后,北伐的巨轮正式启动。第一军作为全军先锋,率先乘火车沿粤汉铁路北进。车站人山人海,欢送的民众将鲜花、煮熟的鸡蛋、布鞋塞到士兵们手中,殷切的嘱托、激昂的口号与火车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一幅悲壮而热烈的送行图景。
    谢文渊指挥着一营的官兵有序登车。闷罐车厢里,拥挤、闷热,空气中弥漫着汗味、皮革味和枪油的气息。士兵们大多沉默着,或擦拭武器,或靠着车厢壁假寐,或透过窄小的窗口,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、逐渐陌生的岭南景色。兴奋与离愁,使命与恐惧,在每个人心中交织。
    火车轰鸣着,载着这支年轻的军队,驶离了他们熟悉的温热土地,驶向烽火连天的湖南战场。谢文渊靠在车厢门口,望着逐渐远去的广州城,心中百感交集。这里,是他挣脱奴役、获得新生的地方,是他接受革命洗礼的起点。而今,他将带着在这里汲取的信念与力量,走向一个更加广阔,也更加残酷的舞台。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