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飞来的儿子 > 第46章 公司发展的新战略规划

第46章 公司发展的新战略规划

    第46章 公司发展的新战略规划 (第1/3页)

    清晨的厨房还留着昨夜余温,冰箱门缝透出的一线冷光在地板上划出细长的痕迹,像一道未愈合的裂口。亚瑟站在书桌前,手指轻轻掀开那本横线笔记本的封面,纸张翻动的声音很轻,像是怕惊扰了屋里的安静。他没有开大灯,只用了台灯一角的光线,照着空白页的顶端。笔尖落下,写下几个字:“公司·下一个五年”。

    墨迹缓缓渗入纤维,仿佛时间本身也在等待这句话落地生根。
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落在前一页——那里写着“每日共读十分钟”“永远不说再见”,还有三个名字:艾迪、小亚明、亚瑟。那是去年冬天一家人围坐在壁炉边写下的家庭契约,用的是孩子最喜欢的蓝色荧光笔。那些字迹已经干透,像被时间压平的印记,却仍带着某种温度。他没多看,翻过一页,重新开始。

    笔尖在纸上缓慢移动,先是三个词:内容赋能、跨界融合、长期价值。他把“内容赋能”圈起来,在旁边写下一串联想:真实故事、普通人视角、非虚构创作。每一个词都像一颗种子,埋进记忆的土壤里,等着某阵风把它吹醒。

    他又想起艾迪前阵子接的那个剧本,讲的是一个单亲母亲在工地做钢筋工供女儿读书的故事。她为了体验角色,真去工地上待了三天,回来时手臂擦伤,膝盖也有淤青,却笑着说“终于听懂了风里有铁皮和水泥的味道”。那天晚上,她坐在沙发上泡脚,一边揉着酸痛的小腿,一边翻看采访笔记。亚瑟记得她抬头说:“你知道吗?她每天五点起床,骑四十分钟电动车到工地,中午舍不得买饭,就啃两个馒头。但她最骄傲的事,是女儿期末考了年级前十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他忽然明白,观众想看的不是包装完美的幻象,而是能照见自己生活的光。那种光不耀眼,甚至有些斑驳,但它真实地存在过,被人扛在肩上走过风雨。

    他继续写:以原创IP为核心,联动影视、音乐、青年文化社区。这不是简单的业务拓展,而是一次方向校准。过去几年,公司追逐风口,做过短视频分发,也试水过直播电商,数据起起伏伏,热闹过后什么都没留下。广告投放砸下去几百万,换来三个月的流量高峰,然后迅速归于沉寂。投资人满意季度报表,团队却越来越疲惫。创意成了流水线上的零件,情感被压缩成可量化的点击率。

    现在他不想再做流量的搬运工,而是想建一条能沉淀意义的路。哪怕慢一点,也要走得稳一些。

    手机屏幕亮起,是昨夜下载的行业报告。他点开一张图表,显示近三年文娱领域用户留存率持续下滑,但深度参与内容共创的群体比例却在上升。尤其在25岁以下人群中,超过六成愿意为“有共鸣的内容”付出时间和精力,哪怕它节奏慢、传播窄。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,而是渴望成为叙述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他盯着看了许久,随后在本子上画了个简单的结构图:一端是创作者,中间是平台支持系统,另一端是观众互动机制。三者之间用实线连接,唯独资本那一栏,他画了虚线,并标注:“辅助,不主导。”

    他知道这条路不容易走。资本市场习惯快进快出,投资人喜欢听“估值翻倍”的故事,而不是“五年培育一个生态”。上个月董事会会议上,就有股东直言:“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增长,不是情怀。”当时会议室一片沉默,只有空调低鸣。他最终只回了一句:“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内容可以长久生长,那这个行业迟早变成废墟。”

    但他也清楚,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试一次,那所谓的企业使命就只是墙上贴的口号,贴得再醒目,风吹来也会脱落。

    窗外天色渐亮,楼下的街道开始有了动静。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,洒水口喷出薄雾,在晨光中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