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创业初期的艰难起步 (第2/3页)
过,低声聊着融资额度、估值模型,笑声很轻,像怕惊扰了这里的“精英氛围”。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——那是属于成功者的呼吸节奏,而他是闯入者。
    后来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出来,三十岁左右,衬衫袖口卷到小臂,手里拿着他的资料。
    “《世界的露瑶》?”那人念标题时微微皱眉,“这是小说还是影视企划?”
    “都可以。”亚瑟答得干脆。
    对方翻了五页,停在财务预测那栏。“你预期第一年营收三千万?凭一个剧本?”
    “不止是剧本。”
    “那你有团队吗?导演、制片、宣发,哪怕一个助理?”
    亚瑟摇头。
    “那你打算怎么落地?”
    “先找投资,再组建团队。”
    那人笑了下,不是嘲笑,更像是怜悯式的理解。他把文件合上,轻轻放回桌上:“诗人做项目,想法很美。但我们不是慈善机构。”他起身,语气缓了半分,“下次来,带点实际的东西。”
    第三天,他又跑了两家。一家在写字楼十七层,接待他的女职员看都没看计划书,直接说:“我们只投成熟项目,有IP基础、有市场验证的。”另一家让他等了两个小时,最后出来个实习生模样的男孩,翻了几页就说格式不对,建议他去网上买模板,最好附上PPT演示稿。
    他走出大楼时,太阳正穿过云层,光线刺眼,却照不进心里。他站在路边喝了瓶矿泉水,水温吞吞的,像他对这个世界的回应。
    第四天,雨更大了。乌云压着楼宇顶端,雷声闷响,像远处战鼓。他在共享办公空间楼下躲了十分钟,西装裤脚已经湿透,鞋子里也进了水,每走一步都有轻微的咯吱声。这次他提前打了电话,约的是市场部的一位经理,名字叫陈昭。
    等了一个半小时,才被叫进会议室。对方三十出头,穿着休闲衬衫,一边看文件一边喝美式,眉头越看越紧。
    “你说你是作家?”
    “写过几本书。”
    “销量呢?”
    “一般。”
    “那投资人凭什么信你能做成这件事?”
    亚瑟沉默几秒,窗外一道闪电劈过,照亮他眼底的疲惫与倔强。
    “因为文字能打动人心。”
    那人抬眼看他,嘴角微动,似笑非笑。“打动人心不能当饭吃。你知道去年有多少人带着‘感人故事’来找我们?活下来的有几个?”他把文件推回来,“抱歉,我不是否定你的内容。但现实是,没人会为情怀买单。”
    顿了顿,语气缓了些:“如果你真想做,先找个公司上班,积累点行业经验。别一上来就想当老板。”
    亚瑟没说话,收起文件,转身离开。楼梯间灯光昏黄,感应灯忽明忽暗,他一步步往下走,脚步声空荡荡地回响,像敲在心上。走出大楼时,雨正斜着打过来,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,冰冷刺骨。他没避,任雨水顺着发梢流进脖子里,仿佛唯有这种痛感,才能确认他还清醒。
    回到出租屋已是傍晚。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才打开,门轴吱呀响了一声,像是老屋的叹息。房间小,不到二十平,一张床,一张桌子,墙皮有些地方剥落了,露出灰白底色,像旧梦褪色的痕迹。他脱下湿外套挂在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