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碰撞 (第2/3页)
接,却透着笨拙的关切。
“嗯,我知道。你快回去工作吧。”苏婉清看着他,微微笑了笑。
赵四起身,走到门口,又回头看了一眼,这才拉开门匆匆离去。
在走廊尽头,他遇见了洗完保温桶回来的苏母,两人简单道别。苏母看着年轻人匆忙却稳健的背影,眼里多了几分赞许。
赶回革新办,下午关于手册编写体例的专题研讨会刚好开始。
王工主持会议,周主任也在一旁旁听。赵四刚落座,就感受到一道并不友善的目光来自对面的马向东工程师。
会议伊始,赵四便拿出了他熬夜拟定的手册编写大纲初稿,重点阐述了核心思路:“…因此,我认为我们的手册不能照搬苏联的技术文献模式。那种纯理论、高门槛的写法,我们的基层技术员和老师傅很难直接用上。”
他提高声音,清晰地说道:“我提议采用‘现象-原理-应急-根本解决’四段式体例。先描述故障现象,再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背后的机械或工艺原理,让读者明白‘为什么’;然后,提供经过验证的、利用现场现有条件就能实施的应急处理‘土法子’,先保证生产不停;最后,再给出彻底修复或技术改造的标准方案和规范要求。”
他举例道:“比如大型齿轮箱异响,先讲可能是齿面磨损或啮合不良,再教他们如何用压铅丝或红丹粉快速检查啮合印痕,如何用油石局部修磨、调整垫片暂时恢复精度,最后才要求按标准更换齿轮、调整中心距。”
话音刚落,马工立刻嗤笑一声,毫不客气地打断了赵四:“赵工的想法,听起来很‘贴心’,但实际上,是彻头彻尾的技术倒退!”
他环视一周,目光最后落在周主任身上,语气激动:“我们是部级技术指导单位!编撰的是具有权威性的技术文献!不是车间师傅的速成口诀手册!”
“什么叫‘土法子’?那都是没有科学依据、不得已而为之的野路子!可能暂时掩盖问题,却往往埋下更大隐患!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严谨!是规范!是严格参照苏联的先进技术标准!”
“每一个数据、每一道工序,都必须有据可依,符合科学原理!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国工业的技术水平,而不是鼓励大家去搞修修补补的小聪明!”
他指着赵四的大纲:“你这种写法,把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办法和白纸黑字的标准方案并列,只会混淆视听,让下面的人更不重视规范操作!我坚决反对!”
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,支持马工的老派工程师们暗自点头,而一些年轻干部则面露犹疑。
赵四面色平静,等马工说完,才不疾不徐地开口:“马工强调规范和科学,这没错。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,是无数重点厂矿因为设备故障、备件断供而停产!工人等着米下锅,国家任务卡着工期!远水救不了近火。”
他目光锐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