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革办初体验 (第2/3页)
王工起初话不多,但看到赵四问题提得精准,一点就透,态度也认真,渐渐话多了起来,偶尔还会指点几句查阅相关标准或文献的方向。
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位同事,有部里的工程师,也有从其他高校、研究院所临时借调来的专家,各自忙着手头的一摊事,交流不多,但氛围紧张而专注。
下班前,周主任召集开了个短会,听取各小组进度。
轮到王工汇报时,他推了推老花镜,语气平淡地说了几句,最后补了一句:“新来的小赵同志,上手很快,整理的东西,条理清晰,摘要抓得准。”
这已是极高的评价。周主任有些意外地看了赵四一眼,点了点头。
晚上,赵四被安排在部大院后面的集体宿舍暂住。四人一间,条件简陋,但比一重厂的筒子楼安静些。
同屋的另外三人,两个是来自其他部的借调干部,一个是清华的年轻讲师,都是临时凑到一起,彼此不太熟悉,点头之交。
赵四躺在床上,回顾着白天的所见所闻。这里的工作,确实更加宏观,接触到的都是行业层面的共性问题,信息量巨大。
这正与他编写实用手册的想法相契合。很多难题,其实在不同厂矿、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,如果能把解决方案标准化、推广开,意义重大。
“系统,”他在心中默念,“签到。”
“叮!签到成功!恭喜宿主获得【常见工业材料失效分析图谱与案例库】!【现金3元】!”
一股关于各种金属材料典型失效形式(疲劳、磨损、腐蚀、断裂…)的宏微观特征、诊断方法和典型案例的信息流涌入脑海,极大地补充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储备,正好应对当前的工作需求。
赵四心中一定,对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更有信心了。他闭上眼睛,开始消化吸收这些新知识,并思考着如何将其应用到难题汇编和手册编写中去。
新的挑战,已经开始。
第二天一早,赵四准时出现在工业技术革新办公室。
周主任召集了一个简短的晨会,将新来的几位借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