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让开,我要开始装逼了 (第2/3页)
中间经过无数改进,早已日臻完善,哪会一下就有那么大的改进?
八成是少年人胡吹大气,玄德不懂此道,便被忽悠了。
说白了……
这少年从出生算起,才吃过几两盐?妄谈盐业革新岂不可笑?
不过这一切糜竺并未表现出来,而是在面上浮现出了恰到好处的“惊讶”:
“哦?没想到允昭竟还深谙盐务?请试言之。”
张昀起身,行至堂中,拱手道:“现今煮盐之法,费柴耗薪,成本高昂。昀所提新法,名为‘晒盐法’。”
他刚说了个名字,便被糜竺温声打断了:
“晒盐之法?”
糜竺嘴角挂着一丝了然的笑意,缓缓开口,“某倒也曾听闻,此法自古有之,多见于海滨滩涂。截流海水后,靠烈日晒至滩涂干涸,便能得到盐粒。不过——”
他话锋一转,语气带上了点批判:“此法看似省柴,实则弊端甚多。”
“一者,所产之盐泥沙混杂,其色浑浊,其味苦咸;二者,全赖天时,一场暴雨便能将数日之功尽皆冲毁,产量极不可控;三者,需人工刮取滩盐,颇为耗费人力。”
“而且此盐极易吸潮,难以久储,纵是贫苦百姓购得,亦需自行淘洗熬煮方堪食用。故民间虽偶有制之,官盐却从不收此等次货。”
“此类粗制土盐,在青、冀沿海偶见,不过是乡野小民聊作糊口罢了。”
他最后几句话是对着刘备说的,潜台词不言自明。
这一段条理清晰的评断,让原本对此抱有巨大期望的刘备,如同冰水浇头,知道合作怕是要泡汤了。
要糟啊!
这法子竟如此低劣?
不过,子仲所言与允昭昨日提及的流程似有些不同?
虽然刘备心中对张昀仍有信心,可糜竺毕竟是制盐的行家,又刚厚助了三万石军粮。
因此就算被人指着鼻子说“识人不明”,他也不好直接反驳,只能讪笑两声,有些尴尬地说道:
“啊,原来如此!子仲兄不愧是此道行家,见闻广博。是备心切,未能细察,有些孟浪了。”
说着连忙对张昀招手示意,“允昭,先坐下吧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