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2. 赵玥恭敬亦提防 (第2/3页)
地说道:“赵郡主,此次前来,皇上特意叮嘱,要看看宣城的抗金成果。明日可否烦请郡主带我去看看水师战船与练兵场?也好让本官回临安后,向皇上如实禀报。”
赵玥心中早有准备,面上依旧笑着应答:“大人有旨,下官自然遵从。只是水师近日正在修缮战船,多数船只停在码头,士兵们也在学习船只维护,恐无甚可观;练兵场倒是可以去看看,只是新招募的士兵多是流民,尚未经过系统训练,技艺生疏,还望大人不要见笑。” 她故意弱化水师与士兵的战力,为次日的 “展示” 做铺垫。
李嵩心中虽有疑虑,却也无法反驳,只能笑着应下。宴席结束后,赵玥亲自送李嵩回驿馆,临别时还特意叮嘱:“大人若夜间觉得寒冷,或是需要什么,随时吩咐侍从,下官住得不远,片刻便能赶来。” 看着李嵩走进驿馆,赵玥脸上的笑容才渐渐淡去,转身对身后的墨低声道:“今晚加派暗卫,密切监视驿馆动静,尤其是李嵩与外界的联络,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。”
“是。” 墨躬身应道,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。
当晚,驿馆正房的灯火一直亮到子时。李嵩坐在桌前,奋笔疾书,将今日所见所闻一一记录:“宣城民生安稳,流民安置有序,赵玥深得民心;水师战船二十艘,多为旧船,士兵五百人,未见实战操练;练兵场士兵约两千人,多为流民,战力薄弱……” 他刻意夸大宣城的 “弱势”,却在文末加上一句:“赵玥行事谨慎,处处透着防备,其真实兵力与战力,仍需进一步探查。” 写罢,他将信纸折好,塞进一个油纸包,从窗缝中扔了出去 —— 这是与秦桧派来的暗线约定的传递方式。
然而,油纸包刚落地,便被潜伏在墙角的暗卫悄悄捡起。半个时辰后,油纸包便出现在赵玥的书房。赵玥展开信纸,看着李嵩的记录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—— 李嵩既想向秦桧邀功,又不敢完全隐瞒,字里行间全是算计。她将信纸交给墨:“按原样抄写一份,模仿李嵩的笔迹,将‘战力薄弱’改为‘战力尚可’,‘需进一步探查’改为‘暂无异动’,然后再按原方式送出去。”
墨接过信纸,转身去处理。赵玥坐在窗前,望着驿馆方向的灯火,心中清楚:李嵩的试探才刚刚开始,接下来的几日,更要小心应对,既不能让他抓住把柄,也不能让他摸清宣城的真实实力。
次日清晨,赵玥带着李嵩前往码头查看水师。码头上,十艘战船整齐停泊,士兵们正拿着木板、钉子在船上忙碌,有的在修补船帆,有的在清理船舱,一派忙碌的修缮景象。李嵩走上一艘战船,伸手敲了敲船板,船板发出 “咚咚” 的闷响,显然是有些年头的旧船。“这些战船可有参与过实战?” 李嵩问道,目光落在船舷上的划痕上。
“回大人,” 赵玥跟在身后,语气平淡,“前番金军来犯时,这些战船曾参与过青弋江伏击,只是船身受损严重,之后便一直修缮,至今尚未恢复战力。” 她指着船舷上的划痕,“这些便是当时与金军战船碰撞留下的痕迹。”
李嵩俯身细看,划痕确实陈旧,不像是新伤,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。随后,众人又前往城外的练兵场。练兵场上,两千名士兵正在操练,有的练习队列,有的练习刺杀,动作虽整齐,却略显生疏。李山站在一旁指挥,见李嵩到来,立刻上前行礼:“大人安好。这些士兵都是上月招募的流民,刚训练半个月,技艺还不熟练,让大人见笑了。”
李嵩走上前,拿起一名士兵手中的长枪,掂量了一下,枪杆是普通的硬木,枪头虽锋利,却没有经过特殊锻造。“士兵们的铠甲与兵器,都是朝廷拨付的吗?” 他问道。
“回大人,” 赵玥接过话茬,“朝廷拨付的铠甲与兵器尚未送达,目前士兵们使用的,多是缴获的金军旧甲与本地铁匠打造的兵器,简陋之处,还望大人海涵。” 她刻意不提城内兵器库中储备的精良铠甲与长枪,只展示最普通的装备。
李嵩点点头,没有再多问,心中却对赵玥的话半信半疑 —— 若宣城战力真的如此薄弱,如何能击退完颜烈的两万大军?他决定,晚间再派人去探查兵器库与秘密粮仓,找出真相。
当晚,李嵩以 “身体不适” 为由,留在驿馆休息,暗中却派亲信带着地图,前往城内的兵器库与粮仓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