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> 第五十九章 战云密布赤壁

第五十九章 战云密布赤壁

    第五十九章 战云密布赤壁 (第1/3页)

    建安五年的冬天,仿佛被长江两岸冲天的杀气所牵引,来得格外早,也格外凛冽逼人。才刚入冬不久,呼啸的北风便如同万千冤魂的哭嚎,毫无阻碍地席卷过骤然开阔的江面,带着塞外草原的干燥与刺骨寒意,狠狠扑打在南岸赤壁的赭红色崖壁之上,发出呜呜的怪响,旋即又卷起浑浊的江涛,将其摔碎在礁石与两岸密密麻麻的营寨木桩上。铅灰色、厚重如棉絮般的云层低垂,紧紧压着江面,也压在每一个士卒的心头,仿佛随时都会不堪重负,将这纷乱的人世彻底压垮。长江的水位因秋冬持续的少雨而明显下降,两岸裸露出大片湿滑、泥泞的滩涂,混杂着枯黄的芦苇根茎和破碎的贝壳,但江心主流依旧湍急浑浊,裹挟着泥沙,以一种亘古不变的、冷漠的姿态,奔流向东,那沉闷而持续的轰鸣声,日夜不息,如同战鼓在每个人耳边擂响。

    赤壁,这座位于长江南岸,原本在地理志上并不十分起眼的、因石壁呈赭红色而得名的山崖,因其恰好处于夏口与柴桑之间、江面在此处因山势逼迫而略微收束、且江北有乌林等大片便于隐藏兵马的沼泽芦苇荡这一特殊地理位置,被深谙水战之利的周瑜一眼选中,成为了孙刘联军预设的主战场。它就像一柄突然出鞘的、锈迹斑斑却暗藏锋芒的古剑,被历史的巨手强行握住,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,注定将以其名,蘸着无数将士的鲜血,浓墨重彩地烙印于青史竹简之上。

    江北,乌林一带。

    魏军庞大的水陆营寨如同一条玄色的巨龙,沿江蜿蜒铺开,连绵几近数十里,旌旗招展,蔚为壮观。水寨主要依托几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江湾修建,外围以合抱粗的巨木打入江底为桩,中间缠绕着小孩手臂粗细的铁索连环,更夹杂着一些缴获或自沉的旧船,构成了一道极其坚固且难以逾越的水上屏障。寨内,千余艘大小战船按照楼船、艨艟、斗舰、走舸等型号和功能,分区域、分队列整齐停泊,桅杆如林,帆布收拢,远远望去,如同一片突然在江边生长出来的、光秃秃的钢铁森林。船与船之间,有巡逻的快艇如同梭子般穿梭不息,传递着指令,警戒着任何可能的异常。

    陆营则背靠起伏的丘陵,面临滔滔江水,与水寨互为犄角。营寨的防御工事做得极为扎实,壕沟挖得既深且宽,底部甚至还插着削尖的竹木签子;栅栏用的是碗口粗的硬木,顶端削尖,连接处用铁钉和牛皮绳牢牢固定;哨塔林立,高出营寨许多,其上常年驻守着目光锐利、不畏风寒的哨兵,配备着号角和警锣,监视着对岸和江面的一举一动。

    尽管天气寒冷呵气成霜,整个魏军大营内部却如同一座高效运转的巨大熔炉,热火朝天,充满了临战前的紧张与躁动。来自北方的士卒们,虽然依旧不太适应南方冬季这种湿冷入骨的寒意,裹紧了略显单薄的冬衣,口中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瞬间消散,但他们操练的动作却一丝不苟,喊杀声震天动地,尤其是在水寨区域。在文聘的统一指挥和严厉督促下,归附的荆州水军、淮泗老兵以及新练的北地水手混合编组,顶着江风的吹刮和船只的摇晃,反复进行着各种复杂的阵型转换、火攻防御演练、以及接舷跳帮战的模拟对抗。号令声、鼓声、船桨击水声、士卒发力时的呐喊声混杂在一起,显示出一种强烈的、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昂扬斗志。

    工匠营所在的区域更是日夜喧嚣,炉火熊熊,从未熄灭过。赤红的火焰舔舐着坩埚和铁砧,映照着一张张被烟火熏得黝黑、布满汗珠却目光专注的脸庞。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、拉动风箱的呼呼声、锯木头的刺啦声不绝于耳。他们争分夺秒地赶制着消耗量巨大的箭矢、修补着在之前小规模冲突中受损的战船、改进着床弩的机括和拍杆的杠杆结构,力求在决战前让每一件器械都处于最佳状态。空气中弥漫着焦煤、熔融金属、新刨木料以及皮革、桐油混合的复杂气味,这是一种独属于战前准备的、充满力量感与硝烟气息的味道。

    中军大帐内,尽管帐帘紧闭,数盆上好的兽炭烧得正旺,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,努力驱散着从缝隙中渗入的寒意,但帐内的气氛却比帐外更加凝重、肃杀。刘湛端坐主位,身披一件厚重的玄色貂皮大氅,更衬得他面容沉静,不怒自威,唯有偶尔开合的眼眸中,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、如同鹰隼般锐利的光芒。诸葛亮、郭嘉、荀衍、文聘、周仓、徐晃等核心文武分列两侧,人人屏息凝神,目光聚焦在中央那巨大的、标注得无比精细的赤壁战区沙盘之上。

    “各方探马细作回报,已反复确认,”荀衍手持一叠最新的情报汇总,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,“江东都督周瑜,亲率其水军主力三万,大小战船约五百艘,已于三日前顺利抵达赤壁南岸,与先前驻扎于此的刘备、刘琦所部约两万余人、两百余艘战船完成会师。目前,孙刘联军总兵力约在五万至六万之间,战船总数约七百艘。其水军主力由周瑜直接指挥,陆营则由刘备、程普等人分别统领,联军大营依赤壁山势与水寨相连,已然立稳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用细长的木杆在沙盘上赤壁南岸的位置,插上了代表联军的新旗号,那一片突然密集起来的标识,无形中带来了一种压迫感。

    “周瑜……”刘湛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铺着虎皮的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规律而低沉的嗒嗒声,这个名字从他口中吐出,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,仿佛在掂量着一块难以撼动的巨石,“江东周郎,名不虚传。姿容俊伟,雅擅音律,世人皆传其风采,然其最可畏处,在于统兵之能,临阵决机之果断。其选择赤壁为预设战场,眼光确实毒辣老到。”他的目光在沙盘上那条略微收束的江面以及南岸陡峭的山崖上游移,“此处江面相对狭窄,我军舰船数量的优势,在此地确实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,难以完全展开。而其南岸有赤壁山崖为天然屏障,易守难攻,其水寨依托山势,更是稳固。看来,他是打定了主意,要在此地,凭借地利,与我军进行一场硬碰硬的决战。”

    郭嘉搓了搓几乎要被冻僵的双手,凑到离炭盆更近的地方,感受着那灼人的热浪,嘴里却依旧不忘用他那种独特的、带着几分戏谑的语气调侃道:“这周郎倒是真会挑地方,依山傍水,视野开阔,若是太平年月,在此置酒高会,听听曲,看看江景,倒真是风雅无边,快活似神仙。可惜啊可惜,马上就要风云变色,好好的山水画廊,眼看就要变成血肉横飞、鬼哭狼嚎的修罗场了。”他顿了顿,转过头,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里透出一丝精明的算计,“主公,咱们之前商量好的那份‘火上浇油’、‘热情款待’的计划,是不是该端上来,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周都督当‘见面礼’了?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,心高气傲那是必然的,得先给他送份‘大礼’,狠狠杀杀他的威风,让他知道,这长江之上,可不是他江东儿郎独自撒野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羽扇轻摇,带起微风拂动他额前的几缕发丝,他接口道,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从容,却蕴含着洞察人心的力量:“奉孝兄所言甚是,此正其时也。联军初合,将帅之间,士卒之间,皆需时间磨合。周瑜虽有大才,深得军心,然其毕竟年轻,资历尚浅,其与刘备麾下关羽、张飞等威震天下的宿将,未必能顷刻间如臂使指,心意相通。此等细微之处的滞涩,正是我可乘之机,如同美玉之微瑕。”他目光清澈地看向刘湛,“亮以为,可派遣一军,明日择机前往挑战,不为求胜,旨在试探其虚实,观其临阵反应,尤其要留意观察其孙、刘两部之间,在号令传递、战术协同、进退配合上,是否存在罅隙。此等情报,关乎后续大计。”

    刘湛微微颔首,对两位谋士的判断表示赞同,目光扫过帐下跃跃欲试的将领:“二位先生之见,正合我意。试探虚实,确有必要。谁愿往?”

    “末将愿往!”

    “末将请令!”

    周仓和徐晃几乎同时踏前一步,抱拳躬身,声如洪钟,震得帐内炭火都似乎摇曳了一下。周仓黑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,摩拳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