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> 第十四章 文聘来投

第十四章 文聘来投

    第十四章 文聘来投 (第3/3页)

直冲顶门,这正是他梦寐以求、最能发挥其水陆兼备才能的领域!他猛地站起身,抱拳躬身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,却依旧沉稳有力:“蒙主公信重,委以此等重任!聘,必竭尽所能,呕心沥血,为主公练就一支纪律严明、能征善战的水上雄师!若不能成,聘提头来见!”

    “好!”刘湛抚掌大笑,“要的便是文将军这股气势!”

    水军的筹建,绝非易事,可谓千头万绪。刘湛亲自划拨出颍水下游一处水流相对平缓、河湾深邃、两岸有林木遮蔽、易于隐蔽和防守的河段,作为水军最初的基地——被命名为“伏波寨”。又从缴获自纪灵军的战利品中,调拨出相当一部分金银和铜钱,作为水寨建设、船只打造和人员招募的启动资金。这引得负责后勤的荀衍私下里肉痛不已,嘟囔着“这舟船简直就是吞金的巨兽”,被郭嘉笑着调侃“衍兄如今也学会锱铢必较了,好事,好事”。

    文聘则立刻展现出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实干精神。他一面派出得力部下,手持豫州牧府的文书,前往汝南、沛国等沿河、沿淮地区,招募那些世代以打渔、航运为生、熟悉水性的青壮,并征用、收购民间各类大小船只,从简陋的渔船到稍大的运输船皆不放过;一面亲自坐镇伏波寨,督导营寨建设,同时结合自己在荆州水军的经验,并根据豫州河流的特点,制定了一套极其严苛、注重基础的操练章程。从最基础的熟悉水性、操橹划桨、张帆使风,到进阶的船上格斗、弓弩射击、接舷跳帮,乃至简单的旗语、号令传递,皆有明确规定。

    一时间,原本寂静的颍水河湾,变得喧嚣无比,号子声、操练的呐喊声、工匠打造修补船只的叮当声,终日不绝于耳。新招募来的水军士卒,多是朴实的渔家子弟或河边农民,起初对严格的军纪和枯燥的训练颇不适应。但在文聘及其带来的部分荆州旧部以身作则、耐心教导,以及与士卒同吃同住、不搞特殊的作风影响下,很快便稳住了局面,训练也逐步走上正轨。

    刘湛亦将水军建设视为重中之重,时常在百忙之中,抽空亲临伏波寨视察。他并非干涉具体训练,而是将一些超越时代的团队协作、纪律管理和效率优化的理念,以文聘能够理解的方式提出建议,尤其强调在狭窄摇晃的船板上,令行禁止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,远比个人勇武更重要。他还召集了颍川乃至汝南的一些能工巧匠,根据文聘对荆州战船的描述,并结合自己一些粗浅的流体力学和结构学知识,尝试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良,比如调整船体线型以减少阻力,增加船桨数量或改进舵叶形状以提升操控性,加固关键部位以增强结构强度。这些改动起初看似微小,甚至被一些老船工暗中嘲笑为“外行瞎折腾”,但实际应用中,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,让文聘对这位年轻主公的“奇思妙想”更是佩服。

    尽管初创的豫州水军规模尚小,最大的船只也不过是几艘改造过的中型运输船,更多的则是灵活的小型走舸和渔船,装备简陋,远不能与荆州、江东的水师相提并论,但整个伏波寨却洋溢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和高昂的士气。文聘治军,恩威并施,纪律严明,又能与士卒同甘共苦,很快便赢得了水军上下的一致拥戴。

    这一日,天气晴好,河面上的冰凌早已消融殆尽。刘湛与郭嘉再次轻车简从,来到伏波寨。但见水寨旌旗招展,哨塔林立,水面上数十艘大小船只正在操练,进退转合之间,虽仍显稚嫩,但已初具章法,动作颇为齐整。文聘正站在一艘较大的指挥船头,亲自示范长钩拒敌的动作,他肤色比初来时黝黑了许多,但精神愈发健旺。

    刘湛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,不由点头称赞:“文将军果然大才,短短时日,便能将一群乌合之众,训练得如此有模有样。”

    郭嘉摇着他那几乎从不离手的酒葫芦,看着船头那个沉稳如山的身影,对刘湛低声道:“文仲业,真大将之材也,允文允武,尤善水战。主公得此人与这支水军之雏形,便如同猛虎生出翼翅,潜龙得了云雨。未来无论是南下经略荆扬,还是东出争锋淮泗,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和底气。只是……”他话锋一转,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现实的凝重,“这水军,好看是好看了,却也真是个吞金噬银的无底洞。船只建造维护、人员粮饷、器械装备,样样所费不赀。嘉观府库账目,虽有缴获支撑,然若想长久维持并扩大水军规模,乃至支撑未来可能的大规模战事,还需加快豫州内政的全面梳理,劝课农桑,兴修水利,广积钱粮,方是固本培元、支撑霸业的长久之计啊。”

    刘湛深以为然,目光从眼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水寨缓缓移开,投向南边那水天相接、云雾缭绕的远方。他的心中,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陆地上,有周仓这等猛将率领纪律严明的步兵,有正在整合的各郡骑兵;而在这蜿蜒的河流乃至未来的广阔江海之上,则有文聘正在全力打造的舟师水军作为羽翼。

    他的势力版图,正从原本相对封闭的内陆颍川,坚定不移地向着那纵横交错的江河、那波涛万顷的湖海,稳健而有力地延伸开去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