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 > 第十三章:“托管老师”报酬风波与自由边界

第十三章:“托管老师”报酬风波与自由边界

    第十三章:“托管老师”报酬风波与自由边界 (第3/3页)

力的不公,是对错误观念的屈服,也是对自身价值观的背叛。可是,不妥协,这令人绝望的僵局,又该如何打破?那堵横亘在夫妻之间,由恐惧、固执和沉默砌成的墙,又该如何穿透?

    林小圈隐约感觉到,他的“工资”很快可能溜走。一种不安的预感笼罩了他,但他依旧每天坚持接妹妹、陪写作业,只是心底那份炽热的期待,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。

    顾无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。她既不能强行违背丈夫的意愿,按照原定计划支付五百块,那无疑会引爆更激烈的家庭战争,将裂痕彻底撕开;但她更无法昧着良心和教育的初衷,去执行那个在她看来荒谬且有害的“三块钱”方案,那是对儿子劳动成果和心灵世界的粗暴践踏。

    她需要一个既坚守原则又能破局的智慧方案。几天后,经过深思熟虑,顾无双主动找林大强进行了一次相对平静的谈话。

    “大强,”她开门见山,“关于圈圈报酬的事,我们可以再谈谈。我理解你怕他乱花钱,怕他因此分心。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用克扣他合法劳动所得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的目的。这只会适得其反。”

    林大强哼了一声,没说话,但也没像上次那样立刻反驳。

    顾无双继续说:“你之前不是担心他拿了钱,很快就会偷偷去买手机吗?”

    “对!这是极有可能的!”林大强立刻找到了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,“现在小孩子攀比心重,他看同学有,肯定也想有!五百块,够他攒一阵子去买个便宜的了!”

    “首先,”顾无双冷静地分析,“按照国家规定,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法独立与运营商签订合约购买手机的,大型商场和品牌店也会谨慎对待独自前来购买昂贵电子产品的孩子。其次,就算他通过其他渠道想办法买了,只要我们发现,完全可以依据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相关消费权益规定,以未成年人非理性大额消费为由,要求退货退款。我们有法律武器可以兜底,而不是预先就把他当成一定会犯错的贼来防范。”

    她停顿了一下,观察着林大强的反应,见他似乎在听,便抛出了她构思好的解决方案:“所以,问题的关键不是不给他钱,而是如何引导他正确地认识和管理金钱。我有个想法:我们可以一起给他设立一个‘家庭财商管理系统’。”

    她详细阐述道:“我们去买两个带密码锁的、有质感的保险箱,蓝色的给他,粉红色的给小小。他们的所有劳动所得收入,都存入保险箱。我们建立一个共享的电子记账本,或者就用一个漂亮的笔记本。每一笔钱的存入(收入)、每一次的取出和用途(支出),都必须清晰、如实、及时地记录在案,双方都可以随时查看。至少在十八岁成年之前,我们需要有这个透明化的监督机制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做有几个好处,”顾无双条分缕析,“第一,透明化杜绝了他说谎和私下进行我们不知情的大额消费的可能。第二,记账的过程本身就是极好的财商锻炼,让他清晰知道钱从哪里来,去了哪里,学会规划和复盘。第三,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我们可以设置‘消费申请’流程。如果他需要动用保险箱里超过一定额度(比如五十或一百元)的钱,用于非日常小额开支,他必须提前向我们提交书面或口头申请,说明用途和理由,经过我们审核同意后才能支取。这样可以有效抑制他的冲动消费,引导他进行更理性的、有计划的支出。”

    她看着林大强,眼神诚恳:“这是一个建立在信任和监督基础上的系统,目的是‘培养’他的财商,而不是‘控制’他的行为。我们给他一定的财务自由,但同时也设定了合理的边界和引导机制。这比简单粗暴地只给三块钱,或者完全不给钱,不是更科学、更负责任吗?”

    然而,林大强听完这套在他看来颇为复杂的“系统”后,脸上并未露出赞同或松动的神色,反而是一种更深的不以为然。他沉默了几秒,然后用一种带着某种偏执的语气说:“没必要搞那么复杂。他根本就没资格跟我‘要’钱!他一个小孩子,有什么地方需要花那么多钱?他要是敢跟我说‘爸爸我没钱了’,那本身就是错的!那说明他之前花钱就沒计划,或者就是因为我们太久没给他零用钱,他才故意喊没钱,想引起我们注意,这是一种变相的索要和控制!”

    他甚至提出了一个更匪夷所思的方案:“要我说,就不该固定给。应该像奖励一样,他表现好,比如奥数考了满分,编程得了奖,就奖励他十块二十块。这样钱才花得有价值,才能激励他往正道上走。”

    顾无双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。她意识到,林大强的思维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。他无法理解“劳动报酬”与“行为奖励”的区别,也无法接受孩子拥有独立支配哪怕是小额金钱的权利。在他的世界里,金钱是家长用来控制和塑造孩子行为的工具,而不是孩子应该学习和管理的对象。

    因为顾无双没有立刻全盘接受他的“三块钱”方案或“随机奖励”论,林大强再次熟练地启动了冷战模式。他不再主动与顾无双讨论此事,回家后话更少,面部线条绷得更紧,家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
    第五节:钥匙与共鸣——林小强的干预

    就在这个家庭僵持不下、顾无双苦无良策的时候,一直冷静观察着这一切的林小强(承载着未来林大强意识),决定出手干预。他深知,解铃还须系铃人,问题的根源在于林大强内心那个从未被疗愈的、关于金钱与控制的童年创伤。

    一个周六的下午,林大强一个人在阳台修理一个有点接触不良的落地灯。林小强拿着一本围棋习题册,假装遇到难题,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叔叔,这个奥数题我有点看不懂,你能帮我看看吗?”林小强仰起脸问。

    林大强对技术类的问题向来比较有耐心,他放下工具,接过书看了看,简单地讲解了几句。

    “谢谢叔叔。”林小强接过书,却没有立刻离开。他靠在阳台栏杆上,看着楼下小区里玩耍的孩子,仿佛不经意地,用一种带着些许回忆和落寞的语气,轻声说道:“叔叔,我小时候……也做过一件挺不好的事。”

    林大强正在拧螺丝的手微微一顿,没有抬头,但注意力显然被吸引了。

    林小强继续缓缓说道:“那时候,我特别特别喜欢一个航模,想了很久很久。可是我爸妈……他们管我管得特别严,尤其是零用钱,几乎不给,说是怕我乱花,耽误学习。我求了他们好几次,他们都不答应,还说玩物丧志。”

    他的声音很平静,却带着一种能穿透时光的感染力。“我那时候,感觉特别绝望,好像那个梦想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。心里又委屈,又憋闷。跟父母沟通吧,他们根本不听,总觉得我是在胡闹。后来……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,可能就是太想要了,又找不到任何正当的途径,感觉被逼到了墙角……”
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像是在积蓄勇气,然后才用更轻的声音说:“我……我从我妈妈放在抽屉里的买菜钱里,偷偷拿过几次……很小的面额,不敢多拿。每次拿完,心里都害怕得要死,像做了天大的坏事,好几天不敢看爸妈的眼睛,晚上都睡不好觉。”

    林大强猛地抬起头,手中的螺丝刀“啪嗒”一声掉在了地上。他震惊地看着林小强,脸上血色褪尽,嘴唇微微翕动,却发不出任何声音。林小强描述的每一个字,都像一把重锤,狠狠地敲打在他内心深处那个尘封了数十年的、隐秘而羞耻的角落!那段被他刻意遗忘、深埋心底的、关于偷拿家里钱的记忆,如同被封印的魔鬼,瞬间冲破枷锁,带着全部的细节和当时那种巨大的恐慌与自我厌恶,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!那种不被理解、欲望被压抑、沟通无效、最终铤而走险的复杂心路历程,他太熟悉了!简直就是他少年时代的翻版!

    “你……你……”林大强的声音干涩沙哑,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。

    林小强迎着他震惊的目光,眼神清澈而带着一丝悲悯,他轻声问道:“叔叔,你说……当时的我,是个坏孩子吗?还是说,我只是……太想要一点理解和自由,却又找不到正确的路?”

    他没有等林大强回答,而是话锋一转,目光变得无比锐利,直直地看进林大强的眼底,仿佛要穿透他所有的防御:“叔叔,你现在……是不是也在让你的孩子,林小圈,经历着和我一样的……被误解、被压抑、找不到出路的感觉?”

    “轰——!”

    这句话,像最后一道惊雷,在林大强的脑海中炸响!所有的固执、所有的“为你好”的借口、所有源自父亲那代的控制逻辑,在这一刻,被这来自“另一个自己”的血泪共鸣和灵魂拷问,击得粉碎!

    【深度介入关键人物核心成长节点,意识融合度稳定提升至68.5%。能量消耗在可控范围内,系统运行趋于优化。】

    他怔怔地看着林小强,看着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,再回想起儿子林小圈最近那双带着失望、愤怒和疏离的眼睛,回想起自己童年日记里那些充满挣扎和痛苦的文字……三代人的面孔,三种相似的困境,在这一刻,跨越了时空,清晰地串联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用父亲的方式“保护”儿子,却不知道自己正在亲手将儿子推向自己曾经最痛苦、最不堪的境地。

    林小强没有再说话,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给林大强留出消化这巨大冲击的空间。然后,他默默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螺丝刀,轻轻放在林大强手边的工具盒旁,转身离开了阳台。

    阳台上一片死寂。林大强维持着蹲踞的姿势,许久没有动弹。内心那片由林小强的话引发的海啸,正在疯狂冲击着他固守了几十年的观念堤坝。羞耻、恐惧、回忆的痛苦与眼前现实的碰撞……各种情绪撕扯着他。他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父亲的错误,这个认知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入心脏。但让他立刻放下身段,承认错误,去拥抱一套他内心深处仍然觉得“太过纵容”的新方案,这超出了他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能力范围。

    那天晚上,以及随后的几天,林大强变得更加沉默,一种近乎僵硬的沉默。他照常上下班,吃饭,但几乎不主动开口,眼神经常放空,仿佛沉浸在与自己的激烈斗争中。顾无双感受到了这种不同以往的寂静,这不是冷战的那种对抗性的沉默,更像是一种内在崩溃后艰难的重组。她选择了耐心等待,不去催促,也不去点破。

    几天后的一个晚上,顾无双将那个蓝色的、带密码锁的保险箱放在了林小圈的书桌上,同时拿出一个漂亮的记账本。

    “圈圈,从今天起,你的‘家庭财商管理系统’正式启动。这是你的保险箱和账本。之前说好的,你这个月认真负责,报酬是五百块,妈妈现在给你现金,你清点后自己放进保险箱,并在收入栏记下第一笔。”顾无双平静地说道,声音不大,但足够让在客厅看报纸(但显然没看进去)的林大强听见。

    林小圈欢呼一声,激动地接过崭新的钞票,笨拙又认真地数了一遍,然后小心翼翼地塞进保险箱,锁好,又在记账本上工工整整地时间,收入金额500元,来源托管老师工资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,顾无双的眼角余光一直留意着客厅的动静。林大强没有反对,没有质问“怎么还是五百”,也没有重复那句“以后给少了他会恨你”。他就那么僵硬地坐着,用沉默,艰难地为他内心尚未完全平息的战争,画下了一个休止符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消极的默许,一种以“不反对”为标志的、极其有限的妥协。对于林大强而言,这已经是他目前能做到的极限——停止阻挠,哪怕他内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忧虑。

    顾无双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。她知道,这远非理想的胜利,没有沟通,没有共识,只有一道无声的裂痕和一座暂时停止喷发的火山。但至少,方案得以执行,林小圈的劳动获得了应有的、体面的回报,财商教育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。家庭氛围依旧有些凝滞,却不再是令人窒息的对峙。

    林小圈抱着他的蓝色保险箱,脸上是失而复得的喜悦和一种被信任的庄重感。他隐约感觉到爸爸的沉默有些异常,但孩子的注意力很快被“属于自己的财富”和“管理权”的巨大兴奋所占据。

    然而,这种脆弱的、建立在一个人“不作声”基础上的平静,能维持多久?它能否经受住未来生活中更大的风浪?

    尤其是此刻,一个更紧迫、更现实、关乎林小圈未来道路的严峻挑战,已经带着倒计时的滴答声,步步紧逼——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