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 童手裁春酿甜香 (第1/3页)
童艺坊的木门上,新挂了块小木牌,是小墨用炭笔写的“童手裁春”,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梨膏罐,罐口飘着三朵小花——那是阿禾用胭脂染了指尖,按上去的“印章”。开张第五日清晨,天刚亮,青黛就背着布包来了,包里装着她连夜晒好的桃花瓣,还带着晨露的潮气:“林姐姐,我按你说的,把桃花分成了两种,一种阴干的做花饰,一种晒干的加进膏子里,你看行不行?”
林晚刚把灶火点燃,闻言接过布包,指尖捻起一片阴干的桃花:“做得真好,阴干的花瓣软,适合贴在瓷瓶上;晒干的脆,煮在膏里能出香气。小墨呢?昨天说要带新采的薄荷来,怎么还没到?”话音刚落,就听见门外传来“噔噔”的脚步声,小墨扛着个竹篮跑进来,篮子里的薄荷绿油油的,叶子上还沾着泥点:“林姐姐!我去后山采的,比巷口的更嫩!就是……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,薄荷没坏,就是衣服脏了。”他说着低头看了看沾了泥的裤脚,耳尖悄悄红了。
没过多久,义学的孩子们就涌了进来。扎冲天辫的小石头攥着个布偶,布偶手里还拿着个迷你梨膏罐——是他用泥巴捏的;穿碎花袄的阿丫带了个竹筛子,是她奶奶编的,专门用来筛梨泥;还有个叫小书的男孩,背着半册《本草纲目》,说是要对照着认草药。孩子们围在灶台旁,七嘴八舌地问:“小墨哥哥,今天教熬什么呀?”“青黛姐姐,能教我们做花标本吗?”
沈砚笑着拍了拍手,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过来:“今天咱们分两组,一组跟着小墨熬‘桃花梨膏’,一组跟着青黛学做‘花饰瓷瓶’,最后咱们比一比,看哪组做得最好。”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,自动分成两队。小墨站在灶台前,学着沈砚的样子背着手:“熬桃花梨膏,第一步是削梨,要像林姐姐教的那样,梨皮不能断,削好的梨块要泡在盐水里,不然会发黑。”他说着拿起一个梨,手腕一转,梨皮真的连成了一条,孩子们都拍着手喊“小墨哥哥好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