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墨香膏韵育新苗 (第2/3页)
五,我和沈医官都会来义学,教你们熬简易的梨膏,还会带你们种花草。”
正说着,就见老妇人牵着个穿粗布衣服的小姑娘走来,小姑娘手里攥着个布偶,布偶身上缝着小小的梨花纹。“这是邻坊的阿禾,父母在外地做工,跟着我过活。”老妇人摸了摸阿禾的头,“这孩子看青黛做花标本,也跟着学,手巧得很。我想着,‘晚砚堂’的膏子包装要是能加上些手工花饰,定能更受欢迎,不如让阿禾也跟着青黛学,将来也能有门手艺。”林晚看着阿禾手里的布偶,布偶的眼睛是用黑豆子做的,透着机灵劲儿,便笑着点头:“好啊,以后青黛教阿禾做花饰,小墨教孩子们辨识简单的药材,咱们‘晚砚堂’的手艺,要让更多孩子学会。”
午后,林晚带着小墨、青黛和几个孩子去后院采草药。她指着墙角的薄荷说:“这是薄荷,性凉,夏天熬水喝能解暑,不小心被蚊虫叮咬了,揉碎了涂在身上还能止痒。”小墨立刻接话:“我知道!上次张婶家的娃儿被蚊子咬了,我就是用薄荷汁给他涂的,很快就不肿了。”他说着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给孩子们示范怎么采摘:“要掐顶端的嫩叶,不能连根拔,这样薄荷还能再长。”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,把采到的薄荷整齐地放在竹篮里。
沈砚则在义学的堂屋里给街坊们讲养生知识。他拿出晒干的金银花和菊花,放在白瓷盘里:“这两种花都是清热的,春天容易上火,用它们泡水喝最合适。不过金银花性寒,脾胃弱的人要少放些。”一个老汉举手问道:“沈医官,我家老婆子总失眠,有什么养生的法子吗?”沈砚笑着回答:“可以用酸枣仁熬粥,或者用合欢花泡水喝。下次我熬些安神的膏子,大家可以来‘晚砚堂’取。”
傍晚时分,孩子们要回家了,每个人都捧着贴了花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