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唐宫药香遇 > 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

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

    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 (第2/3页)

就跟着我们学,早上先跟着阿力挑水劈柴,上午学辨识药材,下午跟着晚晚学熬膏。”

    小墨捧着温热的姜茶,眼眶微微发红,用力抿了口,甜中带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,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凉意:“谢谢沈医官!我一定好好学!”阿力这时从后屋跑出来,拍着胸脯说:“小墨,以后跟我学挑水,我教你怎么省力!对了,林姐姐新研发的梨香酥饼刚出炉,我拿给你尝尝!”

    日子一天天过去,小墨的认真劲让铺里所有人都暗自惊叹。每日天还没亮,西市的巷口刚出现第一缕微光,他就提着水桶往井边跑,瘦小的身子扛着半桶水,腰杆却挺得笔直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也浑然不觉;上午跟着沈砚学辨识药材时,他把先生教的《本草备要》口诀抄在草纸上,用麻线装订成小本子,揣在怀里随时翻看,连金银花和山银花那细微的绒毛差别、连翘和迎春那相似的花形纹路,都能拿着放大镜分辨得一清二楚;到了下午熬膏的时辰,他就搬个小板凳守在灶台旁,学着林晚的样子挽起袖子,握着比他胳膊还粗的木勺顺时针搅拌,嘴里数着“一、二、三……”,哪怕胳膊酸得打颤,额头上渗满汗珠,也非要数够三百六十下才肯停手。林晚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私下里拉着沈砚的袖子撒娇:“今晚给小墨炖点排骨汤吧,再放些红枣和山药,补补身子。你看他那小胳膊,都快瘦成柴火棍了。”沈砚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尖,从药箱里取出一小包当归:“早备好了,这是我托太医院的同僚弄的上等当归,炖在汤里能补气血。这孩子心里揣着股韧劲,是块学手艺的好料子,将来定能把‘晚砚堂’的招牌扛起来。”

    这日午后,铺里刚卖完最后一罐秋桂膏,林晚正收拾柜台,就听见门口传来拐杖“笃笃”点地的声音。抬头一看,门口站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,穿着一身浆洗得平整的素色绸缎,领口绣着朵小小的白梅,虽有些褪色,却依旧看得出做工精致。她手里提着个枣红色的旧木盒,盒角包着铜片,磨得锃亮。老妇人没有立刻进门,而是站在铺外的梨树下,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,随即眼眶就红了,颤巍巍地走进来,目光死死盯着墙上“四季养生膏”的杏色招牌:“这膏子的香气……跟我年轻时在太极宫御膳房里闻的一模一样,连那股梨香裹着桂甜的清润劲儿都分毫不差。”林晚连忙放下手里的账本,搬了把铺着棉垫的椅子过来,扶她坐下:“老夫人,您说的御膳房?难道您尝过宫里的梨香膏?”老妇人缓缓打开木盒,里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,托着个巴掌大的鎏金小罐,罐身上用錾刻工艺雕着缠枝梨花纹,罐口还系着根红绳,绳结已经有些发白。她轻轻摩挲着罐身:“这是当年宫里的御制梨香膏罐,刻着‘苏’字款,是专门给苏姓才人用的。”林晚凑近一看,罐底果然刻着个极小的“苏”字,与苏婉绢册里的落款笔迹如出一辙。

    “我是当年宫里的掌事宫女,负责打理御膳房的养生膏品。”老妇人摩挲着鎏金罐,缓缓道来,“当年有位苏姓才人,最擅长熬梨香膏,后来不知为何突然失踪了。我出宫后一直想找这膏子的配方,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