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拓土 (第3/3页)
得声音都在颤抖:“,先生,这是救命水啊!”有了水,我们就可以多种庄稼了,再也不用怕饿啦!”
陆承业扶起他,看着流淌的泉水说:“这水是天地所赐,也是大家一起努力得来的。”以后还要学会蓄水灌溉,让这片绿洲越,越多。”
有弟子不解地找到陆承业,挠挠头问道:“师傅,我们是修士,首要任务应该是修道,与魔教对抗。”如今却整天帮百姓种地、打井、教他们粗浅功法,何必如此费力呢?只要守住分舵,消灭余孽,即使完成任务也在所不惜。”
陆承业正站在田埂上,看着人们开垦新的农田,听到弟子的话,他转过身,指着那些忙碌的身影:“你看他们,以前每天都在为被魔教掠夺而发愁,为没有粮食过冬而发愁,脸上始终没有笑容。”那么现在呢?他们可以,可以看着庄稼长高,可以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”
他顿,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戈壁:“拓土不不夺地多少多少。”真正的拓土,是将正道之光带到这里,让黑暗中的人们看到希望;是为了帮助他们建设家园,让他们可以安稳的生活。他们过得好,才会真心支持我们,分舵才能真正站稳脚跟,正道才能扎根西域。如果我们只守着分舵,不顾百姓死活,即使我们再强大,终究是外来者,迟早会被这片土地抛弃。”
弟子闻言,恍然大悟,羞愧地低下头:“师父,弟子明白了。”是弟子太过狭隘了。”
陆承业拍着他的肩膀不多说。他知道,有些道理,需要亲眼所见,亲身体验,才能真正明白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西域风光悄然发生着变化。月牙泉周边的绿洲不断扩大,成片的农田被开垦出来,小麦、玉米长势喜人,翠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,生机勃勃。人们不仅种庄稼,还在分舵的指导下学会了养牛羊、织毡,日子渐渐富裕起来。原本因战乱流离失所的人们,听说月牙泉一带安稳富足,纷纷前来安家,一个热闹的村落逐渐在绿洲中形成。
部落之间也变得和睦。以前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草场,经常爆发冲突;如今有了陆承业的调解,有了共同的敌人血影教,大家齐心合力,不但不打了仗,而且互帮互助。哈刺部落的人善于种植,于是教其他部落的人开垦农地;擅长放牧的部落,会把牛羊送给缺粮的部落。逢年过节,各族群众也会聚集在月牙泉边,载歌载舞,共享美食,空气中弥漫着祥和的味道。
魔教余孽的清理工作也在顺利进行。五个小队不仅消灭了周围百里之外的血影教分舵,还收服了很多被迫加入魔教的人。被收服的分舵的安排下学护生诀,参加耕种放牧,逐渐找回做人的尊严。西域血影教势力被彻底瓦解,再也无力兴风作浪。
半年后的一天清晨,陆承业照例来到瞭望台前。这座瞭望塔建在分舵的最高处,站在这里,可以远眺,远眺戈壁。此刻,朝阳初升,金色的阳光洒在绿洲上,给农田镀上一层暖暖的光泽。远处的村寨,炊烟袅袅升起,依稀传来孩子们的嬉笑;在月牙泉边,人们正在练习护生诀,动作整齐划一,灵气在晨曦中流转,形成一层淡淡的晕染。
看着眼前这幅安宁祥和的陆承业的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意。正在这时,他忽然感到体内的灵气变得异常汹涌,丹田处的壁垒就像被温水泡过的冰块,顷刻间消融开来。灵气在经脉中奔涌流转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猛精纯,几乎是瞬间突破了筑基期与元婴期的界限,在丹田中凝聚成一颗莹润的元婴。
陆承业微微一怔,立刻露出了清晰的笑容。他在筑基期一待就是几年,多次冲击元婴期都因心境不足而失败,此刻却在亲眼目睹西域人民安居乐业的场面时,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突围。他想起下山前,师父玄机子说过的话,师父曾说他有“大帝之姿”,当时他以为是指开疆扩土、建功立业的野心,此刻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。
原来所谓的“大帝之姿”,从来不是称霸天下的权势,也不是横扫八方的武力,而是为苍生拓展出一片安宁天地的责任,是让黑暗之地重见光明的坚守。就像这西域戈壁,本是一片荒芜,却因为正道的光芒照耀,因为众人的努力,逐渐长出了有,有了欢声笑语。
一阵风吹过,有庄稼的清香,也有泉水的滋润。陆承业抬起手,感受着身体里纯净的灵气,眼睛望向更远的西方——那里还有更多被魔教欺压的人民,以及更多需要被照亮的黑暗。他知道,这片土地的安宁只是开始,他的“拓土”之路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,只有坚定的信念,就像这月牙泉的泉水一样,清澈见底,历久弥新,滋养着这片土地,也滋养着他的道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