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七章 坐而论词 (第2/3页)
前,自愧不如啊!”
方宁连忙拱手,语气谦逊的很:“老夫子言重了,您浸淫诗文数十载,是学界泰斗、文学巨匠,学生不过是一时兴起,侥幸得了几句佳句,怎敢在您面前称‘夫子’?”
两人越谈越投机,从《水调歌头》的韵律,聊到“词”的创作手法,又延伸到当代诗文的局限。
如果只论诗词歌赋的学术造诣,方宁便是乘坐动车都未必能够追得上闫老夫子几十年的功底,但如果他能结合后世的诗词理论来论述自己的观点,往往会给闫老夫子以强烈的启迪。
一人站在后世视角引航,一人以当代底蕴支撑,竟碰撞出别样的火花。
学堂内的学子们彻底被晾在了一边,面面相觑。
丁亥班的学子们先是震惊,随即满脸自豪。
自家同窗竟能和闫老夫子平起平坐谈学问,这可是天大的荣耀。
而那些权贵子弟,脸上的讥讽早已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复杂与不甘。
谈至酣处,闫老夫子猛地起身,目光坚定地看着方宁。
“方宁,你这词学意义非凡,绝不能埋没。老夫力邀你在太学院开设词学小课,专门讲授这种新体裁的创作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愈发郑重。
“老夫会立刻向学院建言,将词学纳入毕业考核科目。届时你虽为学生,却能如老夫一般,手握这一科目的评定大权,学生毕业优秀与否,全凭你定夺。”
这话如惊雷炸响,课堂内瞬间骚动。
那些仇视方宁的权贵子弟脸色骤变,有的惊得张大嘴巴,有的手里的毛笔掉在地上,还有人下意识地攥紧拳头,脸色惨白如纸……
若方宁真有这权力,他们的毕业之路岂不是被掐在了对方手里?
“老夫子,万万不可。”
方宁却猛摇其头,语气万分地坚决。
“学生身份未变,眼下当以求学为主,怎能反客为主开设课程?这于校规不合,也于情理不通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