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车轱辘一转,给县长都不换(修改版) (第1/3页)
易中海和一大妈将药给了傻柱,就没多在意,这年代孩子感冒发烧,吃点药冒冒汗,没啥大事儿。
傻柱急得满头大汗,他原本就挺疼何雨水的,此时见妹妹这模样吓坏了。
傻柱:“婶子,我妹妹,发烧还抽搐,怎么办?”
田秀兰皱眉,仔细观察何雨水的症状:“柱子,这...不像是一般的发烧,这应该大脑炎,去年,我家小金子也得了,也是这样,抽搐,惊厥,柱子,这可耽误不得,赶紧带雨水去医院吧。”
傻柱一听大脑炎,也害怕了。
去年,也就五六年,四九城曾经有过一阵乙型大脑炎,三分之二的患者是儿童,患者治疗不及时,会有生命危险,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。
他娘临走的时候,就交代他,他是哥哥,得好好照顾妹妹,要给妹妹找个好人家。
可是,雨水现在才十一岁,她还没长大,要是出事儿,他怎么有脸告慰母亲?
傻柱慌乱了,田秀兰:“柱子,别愣着了,赶紧去找你陈叔,让他用平板车送雨水去医院。”
“哎!”
雨水屋子的动静还是惊动了院里人,易中海一听何雨水得了大脑炎,也不敢耽误:“老太太,雨水恐怕是大脑炎,我得找人送雨水去医院,您快去院里主持大局!”
聋老太太:“大脑炎?”
聋老太太和易中海一样,都不想管何雨水这个拖油瓶,但是这不意味他们真能看着何雨水去死。
大家伙街坊邻居住在一个院子里,鸡毛蒜皮斗气之类的事情没少,但是终究还是远亲不如近邻。
再说,要是院里有个孩子得大脑炎,救治不及时,有个三长两短,这院的名声也就不能要了。
聋老太太在院子中间,拄着拐杖吆喝:“家里有男人的都赶紧去,去了帮着跑跑腿。妇女也去两个,雨水是姑娘,照顾起来方便。”
刘素芬:“家里孩子不放心的,都先放我家,我照顾着。”
周婆婆:“我家正准备去买菜,谁家需要跟我说一声,我捎着。”
刘铁柱家:“我家男人今儿给院里送机器煤球,谁家要,我先给垫上.....”
院子男人女人们很快分工,有人跟着去医院,照顾何雨水,给何雨水收拾屋子,其余在家的妇女同志,帮着看孩子,看炉子,买菜。
大杂院的好处就是这样,虽然有鸡毛蒜皮算计,吵架闹幺蛾子的时候,但大多时候,互相帮忙买菜,看孩子,打扫卫生,处理紧急事务,借钱渡过困难等等
生死时刻,院里人谁也不含糊,大家伙都帮着何雨水拿衣裳,带吃的,包被子,然后和陈老根一起将何雨水送到医院急救室:
“你们大人怎么回事儿?孩子都这样了,才送来,不要命了?”
傻柱双腿发软,“大夫,请你一定救救我妹妹,她不能出事儿。”
“行了,家属外面等着吧!”
很快急救室就开始忙碌起来,1957年夏天,四九城不少脑炎。
“患者的病情有“偏湿”的现象,湿重于热,
偏湿的特征是高烧无汗、渴不思饮、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象沉濡弦数,而偏热的是高烧有汗、大渴引饮、舌苔黄腻、脉浮滑洪大。
偏湿的病人,就不能一开始用清凉苦寒药生石膏属于这类,先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药比如鲜藿香、郁金、佩兰、香薷、川连、鲜荷叶.....”
很快,何雨水的情况就稳定下来。
院里人也跟着松了口气,除了留下照顾的,其余人都先回院子里了。
王主任站在街道办门口,正打算找人给陈老根家捎信,就看着刘铁柱两口子往回走。
“铁柱,你们院子这是都去哪里了?”
刘铁柱媳妇:“我们院子雨水得了大脑炎,幸亏老根那口子发现及时,给做了处理,送医院。”
王主任眸子微动,街道办现在正在进行五好家庭评选,需要好素材,陈老根家是南锣鼓巷老道口胡同出了名的和睦,长辈慈爱,子女孝顺。
要是再加上好人好事,倒是差不多。
如今陈卫东考上大学,进入四九城铁路局研究所,身份水涨船高,她自然得多考虑一二。
她回头和小脚稽查队说:“王婶子,你带人去打听打听什么事情,好人好事,要上光荣榜的,正好五好家庭,别的街道办都出典型了,咱也不能落后。”
“我马上过去!”
“铁柱媳妇,你回院和陈老根说说,让他抽空带户口本来街道办一趟,有些事情需要核实。”
“哎。”
这话却被阎埠贵两口子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