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四合院:从铁路技工开始进步 > 第3章 镀金身 奔前程

第3章 镀金身 奔前程

    第3章 镀金身 奔前程 (第2/3页)

贾东旭,那是四合院年轻一辈出了名老好人,孝敬父母,团结邻居。

    陈卫东家有什么事情,只要他看着了,都能搭把手。

    至于秦淮茹白莲花,不会教育孩子,这点陈卫东承认。

    现在是跟着什么人学什么艺,跟着贾东旭心好的,平时也算热心帮助邻居,在胡同里,算是出了名的贤惠。

    当然也不是没有算计,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不算计,不靠邻居接济,有时候真能死人的,只是过去陈卫东家一穷二白,没人看得上,也就没被算计过。

    藏得最深的,也是算计最厉害的,应该就是聋老太太,不过她算计养老,讲究个人心换人心,目前院子里也没出幺蛾子。

    砸人玻璃的事儿,没招惹她,她也不会去干。

    总起来说,四合院里人不至于杀人放火,但院里馊主意和幺蛾子不少,底线很低。

    陈卫东不想和院子里人搅合在一起,当初他考上大学,选择铁道学院,就是看中这个年代,铁老大的威名,有专门的家属院,和四合院人交集比较少。

    同时他身份单位,也能让父母在院子里,挺直腰杆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,铁老大电老二油老虎,一般人可不敢碰瓷。

    重生火红年代,成为大学生,陈卫东可不是为了和四合院鸡毛蒜皮的,他是为了在这时代的浪潮之中,踏风而行,直至山巅。

    陈卫东父亲陈老四,建国之前是一名拉黄包车的,后来在抗战年代,和朋友一起救了个大人物,获赠一辆黄包车,建国之后,车行倒闭,父亲就被编入了货运联社,成为一名蹬三轮的。

    每月旱涝保收,四十二块钱。

    陈卫东的母亲是家庭主妇,家里还有一个老实憨厚的大哥,如今在轧钢厂当临时工,和已经嫁出去的三个姐姐,从小他就是在三个姐姐和哥嫂的宠溺下长大的。

    家里有点好吃的,营养的都是给陈卫东留着补身体,导致陈卫东小时候除了学习,从不为饿肚子发愁,家里的事儿,更是不需要他干一点。

    可以说,整个老陈家勒紧裤腰带,供养陈卫东上学。

    陈卫东也争气,从小品学兼优,更是考上了四九城铁道学院,成为九十五号大院,乃至整个南锣鼓巷的骄傲。

    他考上大学,不用交学费,还有生活费补贴,学习好,还有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,除了他在学校的花销,还有剩余接济家中。

    陈卫东家,爷爷奶奶如今在秦家村务农,他父亲几个兄弟也是。

    陈卫东父亲是老陈家骄傲,靠着拉黄包车,让一家人在皇城根下安家落户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一份粮食那么简单,这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只是奈何,当时陈老根为以防万一,将陈卫东母亲的户口留在农村,想着不管年景怎么乱,农村只要有地,就有粮食,有粮食就能活下去。

    在给陈卫东哥哥找对象的时候,陈老根也特别注意挑选一名好生养的农村姑娘。

    目前陈卫东母亲,嫂子,五个侄子侄女随母都是农村户口。

    还有陈卫东三个姐姐,九个外甥,也都是农村户口。

    陈卫东也曾经劝过陈老根,将全家人户口挪到四九城算了,但是奈何,那时候陈卫东还没成人,家里话语权有限,加上刚建国,整天有光头嚷嚷着要反攻。

    那会儿的大环境老百姓都觉得,说不定哪天还会打仗,一旦打起来,还是得拿粮食说话。

    再加上,这年代,父母的话语权不是一般的重,这个年代,孩子没有资源没有话语权之前,第一桶金都挣不出来,更别说挪户口这样大事儿。

    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后世四九城神童张炘杨,10岁上大学、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,想要再复读一年冲刺985重点大学。

    可当时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