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收购小鸭,强势改革! (第3/3页)
,直接免掉,自始至终没算进去。
    “赵市长,我们交运集团的物流费用,你看……”
    “多少?”
    “0.21亿。”
    “嗯,之前你们赚了不少,也免了吧,以后有其他项目,都分给你们,补回来。国企,得有担当!”
    “这……行!”对方只能应下。
    “银行4.7亿,员工1.8亿,供应商0.8亿,这就已经7.3亿。”
    赵市长迅速计算。
    王君山垫付6亿,还有1.3亿缺口。
    只能财政挤一挤了。
    第二天,济州国资委和各方债务代表,正式签署了债务重组协议。
    签完之后,赵市长找上王君山:
    “王董,搞定了,你看看,所有债务都已经谈妥。”
    “共计7.3亿,你们拆借国资委6亿,进行垫付,我们再凑个1.3亿,都给平了!”
    “到时候抵押查封的核心资产,都能回来!”
    “好!”王君山爽快应下,这是最好的结果。
    一旦盘活小鸭,背后的利润也很高。
    双方一番沟通,签署了几份协议。
    第一份,6亿资金拆借协议。
    按照5.76%的基准利率支付利息,两年内偿还。
    第二份,未来智家零元,零资产收购小鸭洗衣机业务,小鸭总厂等资产。小鸭电器成为未来智家子品牌。
    一年内,未来智家要投资两亿,升级生产线,技改,全面复工复产。
    第三份,小鸭电器的一揽子产业扶持整合协议。
    最后,到了国际大仓的谈判。
    “王董,济州国际大仓,原本规划是500亩,少了点。尤其是小鸭被你们整合后,完全有希望做大,到时候仓储资源肯定紧张。不如就给你们划800亩!土地白送,政策给足。”
    “行。”王君山爽快应下。
    白给的土地,没道理不要。
    而且这个位置非常好。
    靠近铁路,靠近高速,离着机场也近。
    简直完美!
    如今小鸭总厂的三百亩工厂,王君山后续肯定增加生产线,提升产能。
    甚至原本的仓库,都得改造成车间。
    那仓储就不够了。
    当时候生产出来的洗衣机,直接送到济州国际大仓。
    进而借助铁路,公路,分销到全国各地的海尔日日顺仓库,再有日日顺就近发货,送货上门。
    11月27日,王君山来到小鸭总厂。
    此时的小鸭总厂,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    门口的牌匾上,多了一个新的牌子——未来智家!
    早在收购小鸭集团之前,王君山便让唐静荷注册了未来智家。
    王君山的思路很明确,双品牌战略。
    中低端,小鸭品牌。
    高端分区洗衣机,未来智家。
    这样既能低位竞争,又不会影响未来智家的高端定位。
    唐静荷更是提前安排财务等团队,入驻小鸭总厂,进行一系列整顿。
    王君山看着厂里的现状,越看,越揪心。
    这几年,当真是把小鸭拖垮了。
    生产线大量闲置,巅峰百万以上的年产能,今年只生产了50万台。
    厂区大量空置。
    更要命的是,还有20万台压在仓库,卖不出去!
    厂长李铭有些尴尬:“抱歉,董事长,现在小鸭的处境就是这样,生产线落后,只能生产最低端的双缸波轮,全自动波轮。滚筒生产线只有一条了,也很多年没更新了。”
    王君山点点头,转一圈,回到会议室:
    “小鸭的整体情况,我都了解了。下面进行全面改革。”
    “现在的小鸭已经不是之前的国企,所以吃大锅饭的时候,不存在了。”
    “而你们愿意留下的,都将成为民企未来智家的员工,需要重新签约,重新计算工龄。按照未来智家的工资体系,晋升体系运作。”
    “不愿意留下的,可以走工龄买断,国资委兜底。或者你们有关系,回之前的母公司小鸭集团。”
    “人事部这边,全面配合。包括你们之前的欠薪,未来科技已经拆借6亿给国资委,国资委全方位处理。”
    “但我能保证的是,留下的人,工资不会拖欠,社保会交齐,也不会随便裁员。待遇会更好!”
    “小鸭的未来,也能发展的更好。”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