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 除旱魃:流民 (第1/3页)
    崔一渡带着梅屹寒天刚亮就启程,一路向北,快马朝郓县奔去。他神色严峻,眉头紧锁。
    梅屹寒策马紧随,低声道:“殿下,此次北上,为何不多带些护卫?”
    “我们是微服私访,若随从多了,地方官必定察觉,就会想方设法遮掩灾情,欺上瞒下。百姓的疾苦,需亲眼得见,亲耳听闻。”
    “我担心有人在途中对您不利。”
    崔一渡轻勒马缰,目光沉静:“害我的人,朝廷内外皆可动手,何必只等在路上?越是艰险处,越见真相。我有屹寒在侧,足矣。”
    梅屹寒心头一暖:“是!我会拼命护殿下周全。殿下不要焦虑,以您的智慧,定能解除郓城旱情。”
    崔一渡叹了一口气:“我是替父皇担忧。南方水患刚过,百废待兴,北方大旱又起,国库空虚,民生艰难。他身为帝王,岂能安枕?这几日父皇愈发消瘦憔悴,我是担心他身子撑不住。若此次祈雨不成,灾情继续蔓延,朝廷恐生巨变。”
    梅屹寒沉默着,他明白崔一渡的忧虑。天灾不断,百姓的生活就会乱,倘若处置不当,便可能激起民变。到时候,太师党和端王党借机发难,殿下纵有经天纬地之才,也难逃构陷。
    郓县境内。
    官道上裂出一道道一寸宽的深纹,如大地干涸的唇隙,延展至远方。两边的山岭焦黄如枯骨,寸草不生。风卷着黄土扑过来,迷得人睁不开眼。
    崔一渡和梅屹寒二人的青衫都被汗浸得透了,贴在背上黏糊糊的。黄土路上,偶尔遇到饿得走不动的百姓瘫坐在地,崔一渡便让梅屹寒从马上取下干粮分与他们。
    “殿下,前面有百姓。”梅屹寒勒住马,手指向路边。
    崔一渡抬头,只见几个人扶老携幼,手里拿着破瓦罐、木桶,蹒跚着往干涸的河床走去,似在寻找水源。
    有个穿补丁衣裳的老婆婆被挤得一个踉跄,瓦罐摔在地上,碎成几片,她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:“我的水啊!这是给我孙儿留的,他一天没喝一口水,喉咙都哑了……”
    崔一渡皱着眉,翻身下马,走过去扶起老婆婆:“老人家,这是要往哪儿去?”
    老婆婆抹着眼泪:“往清潭汲水,清潭的水也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