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> 第636章保密项目引质疑

第636章保密项目引质疑

    第636章保密项目引质疑 (第3/3页)

印在每个人的耳中。

    “至于投入巨大、周期长、见效慢……在座的有不少老同志,应该还记得,当年我们在根据地,

    搞兵工厂,搞炸药,搞无线电台,哪一样不是从零开始,哪一样不是投入巨大,初期看起来像是‘亏本买卖’?

    但我们坚持下来了,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它们关系到生存,关系到胜利。

    今天的江都项目,其战略地位,丝毫不亚于当年的黄崖洞兵工厂。”

    这个类比极具力量,让一些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常委委员神色动容。

    “项目的立项和每一次重大资源调配,”陈朝阳继续推进,语气斩钉截铁,“都不是我陈朝阳个人拍脑袋决定的。

    明光书记、亚军省长,以及华东局的主要领导,都清楚它的意义,并给予了明确支持。

    所有的投入,都经过了我们能做出的最严格的论证和审批流程。”

    他再次点明周明光和孙亚军,暗示知情范围极小但层级很高,并将华东局抬了出来,彻底堵死了对方试图从程序上质疑的可能。

    “我可以向大家保证,江都项目未来能够带来的回报,无论是对于汉东省,还是对于华东局,都必将远超今天我们投入的一切。

    在它成功之前,我们现在最需要,不是急于求成的追问和拆解,而是战略定力,是耐心,是信任,是无声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陈朝阳的这番话,既解释了原因,抬高了层级,又给出了保证,更提出了要求。

    有理有据,有柔有刚,既保持了作为省委三号人物的气度,也展现了不容挑战的决断力。

    会场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众人张了张嘴,似乎还想说什么,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,低下头记录起来。

    赵北桥眉头紧锁,但迎着陈朝阳那坦然甚至带着一丝压迫感的目光,也把话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他们意识到,再追问下去,就不是讨论工作,而是质疑组织纪律和上级决策,甚至违反保密条令。

    赵北桥和钱之光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一丝释然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