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6章保密项目引质疑 (第1/3页)
治碱工程我们看得见摸得着,是为了百万苏北百姓的肚子。
可江都这个‘试验田’,到底试验的是什么金贵品种?
投入如此巨大,周期要多长?
明年春天,我们汉东省的农业工作报告里,能不能看到它的贡献?
哪怕是一点苗头也好,不然,我这管农业的,心里实在没底,也没法跟下面盼着资源的同志们交代啊!”
农业部门的话音刚落。
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,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周明光下首的陈朝阳身上,眼神复杂。
这种复杂,源于陈朝阳独特的身份,他既是省委第四书记,是领导;
但他同时又是省工业厅厅长,是具体业务的直接负责人。
质问江都项目,某种意义上,就是在质问陈书记直接领导下的工作。
这种沉默只持续了短短几秒。
“陈书记,这个问题,我也憋了很久了。”
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。
众人看去,是省委委员、省计划委员会主任赵北桥。
他资历老,性格耿直,此刻眉头紧锁,直接看向陈朝阳:
“朝阳书记,你既是书记,又是工业厅长,按理说工业资源的调配,你最有发言权。
也正因如此,我才更想不通!”
他拿起一份报表,“根据我们计委的统计,近两个月,全省超过35%的计划外钢材、近一半的柴油机配额,
以及一大批最紧缺的轴承、无缝钢管,都被工业厅以‘特需’名义,调拨给了江都农场。这还只是有账可查的!”
他身体前倾,语气带着不解:“一个农业试验田,哪怕再特殊,需要消耗这么多工业核心物资吗?
这完全不符合常理,工业厅是在你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的,这么巨大的资源倾斜,如果最终见不到应有的成效,
不仅会影响全省的工业布局,恐怕……
首先受到质疑的,就是工业厅的决策科学性,就是你陈书记的领导责任!”
赵北桥的话,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