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1章 强弱之势异矣 (第1/3页)
    “徐元直,你方才为什么要阻拦我劝阻陛下!”
    登船之后,刘晔对徐庶怒目而视。
    “曹子廉、贾梁道等人明贬曹子建,实则对他迁封淮南之事推波助澜,内里必有所企图!”
    徐庶闻言,当场翻了个白眼。
    似乎认为此事不值一提。
    刘晔顿时气炸,拔剑指着徐庶道:
    “你莫非和他俩是一伙的?”
    徐庶还是不说话。
    直到渡船彻底远离了河岸,方才施施然道:
    “方才车驾周边都是曹子廉的兵马,你确定要当着他的面拆穿他的图谋吗?”
    刘晔闻言一怔。
    目光下意识南转。
    此时曹洪等人尚在岸边目送,其身后随行皆是中军精锐。
    端的是兵强马壮。
    刘晔蓦地惊出一身冷汗,气势顿时弱了不少:
    “他,他到底是宗室大将,不,不至于当众行不轨之事吧?”
    徐庶冷嗤道:
    “若曹子廉行事这般束手束脚,那陛下已经对淮南有所安排,你又有什么好担忧的?”
    刘晔顿时无言以对。
    徐庶则侧过身,露出正在船头北眺的曹叡,道:
    “现在车驾已经远离南岸,箭矢所不能及。你要去劝谏就去吧,我不拦你。”
    刘晔想了想,收起了剑。
    也没去找曹叡。
    事已至此,还是等到了邺城安顿下来再说吧。
    虽然他认为徐庶就是个幸进小人。
    但至少在今日这件事上。
    对方确实处置得更为妥当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建兴二年三月,上巳。
    扬州鲜花似锦。
    虽然这个时代的“扬州”是一个比后世指代更广的地理概念。
    但这并不妨碍建业的士民们趁着春光明媚,相邀到淮水(秦淮)边踏青,赏花。
    就连大汉吴王孙登也不例外。
    但吴王毕竟有一个持重的大儒老师,太傅张昭。
    所以名为踏青,其实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读书学经。
    而作为孙登好友的诸葛恪、包括张昭之子张休,顾雍之孙顾谭等等,也都悉数到场。
    众人本以为今日又会是张太傅亲自讲学,不敢怠慢。
    没想到主讲人是一个名叫“支谦”的月氏人。
    这位支先生祖辈迁居中原,一口洛阳雅言字正腔圆。
    怎奈他今日所讲并非传统的五经和诸子。
    而是来自西域身毒的梵经。
    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