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迁都 (第1/3页)
    “太子欲迁都乎?”
    事态至此,王朗也没什么好忌讳的了。
    况且对于拥有“五都”的大魏而言,临时性的迁都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事。
    早在建安二十四年,关羽第一次北伐襄樊,威震华夏的时候。
    曹操就顾虑到彼时汉帝刘协所在的许昌距离关羽太近,打算迁移到河北邺城。
    那时国号尚为“汉”,邺城甚至都不是陪都,还只是魏王国都呢。
    今日洛阳的局势,比之当年许昌更为艰险。
    五都的地位却是早已确立。
    为何不能议一议?
    而果然,曹叡微微赧然,但还是语气坚定道:
    “孤非不愿死守祖业,实乃贼势嚣张,河洛已不堪立足。”
    “与其困守一地,玉石俱焚。不如效仿古人卧薪尝胆故事,积蓄实力,以图将来。”
    “但孤又担心群臣不知晓孤的心意,误以为孤欲弃社稷而苟自求安,如之奈何啊!”
    王朗闻言捋了捋胡子,问道:
    “不知太子欲迁于何地?”
    曹叡反问:“王公以为邺城如何?”
    “城坚池深,粮秣军械储备充足,且有太行天险相隔,不失为天子后镇之地。”
    王朗缓缓分析起来。
    “但也有两处不足。”
    “其一,数年前冀州闹了蝗灾,大行皇帝曾徙数万民户至河南。今河北虽不至于十室九空,但较之三河民户之殷实,定是不如。”
    “一旦车驾北行,则可用的人力物力必有削减,非长久之计也。”
    “其二,虽说邺城西边有太行天险可依靠,但前提是上党高地不失。”
    “否则便如长平之战后的赵国,因失去上党遮掩,秦军说来就来,说走就走,防不胜防。”
    “而如今上党壶关以南,尚有蜀贼徘徊……此为患也!”
    曹叡重重叹气。
    显然也考虑过这些问题。
    便又道:“且不论邺城的优劣如何。单论迁都之事,王公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呢?”
    王朗知道太子这是在逼他表态了。
    但久历仕宦的王司空,城府深厚,什么阵仗没见过?
    当下只是沉吟不语,似在仔细计较得失。
    曹叡无奈,只得再度看向毌丘俭。
    后者立即上前对王朗道:
    “好叫王公知晓,下吏曾就此事探听洛阳百官口风,除三公以外,赞同者与不赞同者各占一半。”
    王朗侧目看来,道:
    “不知具体是哪些人赞同,哪些人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