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合兵关内,连结东西 (第2/3页)
动向之后,心中所想的应对方略,也大体上是求稳的。”
“然则我等皆可求稳,可以再等一年、两年甚至十年。”
“陛下……冒昧地说一句,怕是等不及了。”
听到这里,两人都有些黯然。
但也只是黯然。
军国大事的严肃性,注定在这种时候不能感情用事的。
而两人也知道麋威绝对不是分不清轻重的人。
麋威:“其实若非陛下病重,以天子自身亲征长安,非但能激励三军将士士气,震慑敌军。”
“便是那什么冯翊山贼,鲜卑头人,怕是都要见风使舵,难为曹丕所用的。”
关平听到这里,终于明白麋威意图。
身体微微紧绷,肃容劝道:
“问题便出在此处。”
“陛下到底是病重了。”
“此番能顺利走出褒斜道,已然是丞相用心,上苍庇佑。”
“若再强行亲征……便是只坐车去到长安城下,都是要出大事的!”
张裔也劝道:
“诸位将军焉能不知天子亲征的意义?又焉能不知陛下对长安望眼欲穿?”
“但若因此折损天子寿数,又未能迅速攻破长安,怕是得不偿失的!”
“故各将虽然拼死力战,却都不敢过分叨扰车驾。”
张裔微微一顿,上前压低声音道:
“诛心一论:若天子崩殂于两军交战之中,那统兵的将军甭管是否秉持公心,将来都难免被天下所非议。”
“使君年轻有为,前途无量,何必非要冒这个险呢?”
是啊。
自己为什么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,非要在老刘临死前,再去折腾一番呢?
就不能老老实实地按照诸葛亮的计划,稳稳妥妥地熬过这一劫,然后再缓缓图取长安?
在过来武关的路上,麋威无数次扪心自问。
但当他真的走到这里的时候,想起那位至今仍是自己精神支柱之一的汉昭烈帝。
先前的种种顾虑,早已抛之脑后。
除了军事上,他确实有一定考量之外。
更主要的是。
他只是想实现刘备的心愿而已。
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若前者实在等不到了。
至少还于旧都。
以大汉天子的身份。
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汉帝国的都城。
然后轰轰烈烈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