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 梦中人 (第1/3页)
    提及马良,刘备顿时露出认真思索的神色。
    片刻后,颔首道:
    “季常出守武陵两年有余,确实该回转中枢了。”
    “也好,就让他接替子初吧。”
    又指着暗松一口气的麋威道:
    “你也别想耍滑头。朕又不是没生过儿女,耽误干大事了?回头朕还有差事安排给你!”
    麋威连忙应声。
    随后车驾继续入蜀,继续盘查沿途郡县的吏治、仓储。
    自建安十九年平定益州后,除非征战在外,或者重病难行,否则刘备都会亲自行郡。
    有时甚至会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。
    当年蒋琬担任广都县长的时候,常常喝酒不理事,结果被刘备逮个正着,丢了官。
    全靠诸葛亮力保才得以起复,进入尚书台。
    从这个角度来说,刘备自己兼领的“益州牧”,倒也名副其实。
    好在,越是靠近蜀地,各方面的问题就越少。
    可见刘备出征期间,诸葛亮等留守重臣还是将益州治理得不错的。
    今秋蜀郡大丰收,就是一个明证。
    等到达雒城时,刘备终于解散这次从征南归的兵马。
    打算明日回都城大宴群臣,庆祝这次北伐的胜利。
    并作必要的赏赐、抚恤。
    不过,就在刘备歇息了一晚,翌日准备入都城的时候。
    诸葛亮却突然自成都出迎,并带来曹魏使者的消息。
    刘备起初并不愿搭理。
    直到诸葛亮跟他道出来使的身份:
    曹魏右中郎将。
    徐庶徐元直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徐庶是个什么样的人?
    长久以来,在麋威心中都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。
    演义故事里,徐庶为全孝道入曹营,终身不为曹氏父子设一谋。
    算得上忠孝两全。
    但正史中,虽然入曹营的过程大同小异。
    却官至御史中丞,为御史台之主,掌监察百官之权。
    比之诸葛亮的丞相固然不如,但官位绝对不低。
    而且御史就是典型的言官。
    怎可能不设一谋,不发一言呢?
    不过,在看到刘备听闻徐庶的名字后,失神了好半天不说话。
    麋威至少可以确定。
    这个人。
    在刘备心中。
    分量不轻的。
    见到徐庶,已经是第三天午后。
    之所以拖拉了一天。
    是因为刘备特意留一天时间沐浴熏香,以示郑重。
    “元直,还认得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