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点兵点将 (第2/3页)
    麋威郑重接过,一时看花了眼。
    不过军情如火,容不得他慢慢挑。
    一刻钟后,他已经有了决断,对诸葛亮道:
    “下吏作如下征调。”
    “汉中魏征北麾下牙门将王平字子均,及其所统两曲汉中精兵。”
    “巴西汉昌县长马忠字德信,及其所统两曲巴西劲卒。”
    “驸马都尉关兴,及其亲随部曲。”
    “骑都尉马岱,及其亲随部曲。”
    “另调梓潼卒两曲,以及……太子舍人霍弋字绍先!”
    麋威一口气说完,发现众人面色各异。
    特别是最后一项,不少人听得皱眉。
    不过麋威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。
    这是他短时内能想到的最好方案。
    却也不仅仅是基于先知优势而临时凑出来的一桌“拼好将”。
    首先,魏延这次虽然不能亲自参加大典。
    却让蜀中子嗣代表参加。
    又特意发遣汉中的精兵悍将来展示军容。
    以示自己这一年治理汉中的成果。
    而王平正是领队之人。
    换言之,王平这一对人马并非地方郡卒,而是驻守汉中的正卒。
    用后世魏晋的军事制度来划分,正属于“外军”。
    跟刘备自领的“中军”一样,都是国家正规军。
    巴西马忠则是另一种情况。
    因为他所任职的县名为“汉昌”,寓意吉祥,所谓自带流量。
    这次根本就是作为一种“祥瑞”入朝的。
    而为了保护他这个“祥瑞”,张飞还特意挑选了两曲精兵。
    同样属于“外军”。
    至于关兴和马岱,其部曲虽然精锐,却也只是少许亲卫。
    麋威点这两人,主要是借助他们父辈的威望,以压一压临时搭伙的各路兵将。
    算是凑一对左右护法。
    真正有考究的,反而是令人皱眉的最后一项。
    梓潼这两曲兵,是名副其实的老弱郡卒。
    这次与其说是入朝,不如说是太守张翼趁机筛汰一批老弱,公私两便。
    至于太子舍人霍弋。
    虽然麋威很清楚这位未来的成就。
    但眼下对方只是一个年轻的恩荫子弟,并无军事经验。
    所以难免引人怀疑。
    便见赵云道:
    “梓潼这两曲兵,虽说是当年霍仲邈一手带出来的,但全为老弱,难堪大用。”
    麋威道:
    “无妨,正因都是行伍老卒,所以熟悉军阵和军法。”
    “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即可。”
    “至于霍舍人,乃是借其父霍仲邈的威望,替我压一压梓潼卒,并非图他为我冲锋陷阵。”
    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