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点兵点将 (第1/3页)
    麋威刚刚听了一圈,其实也有思考这个问题。
    然后按照刘巴、赵云、黄权三人的排除法。
    那只剩下他这种近侍武将,所谓三都尉,还有各种光禄勋名下的郎官,各路代表地方守将入朝的地方将校,包括太子刘禅新近征辟的几个舍人……算是符合资格了。
    而他再盘算一下这些人的履历。
    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当中最有战争经验的。
    但应付这种不到万人规模的治安战,应该还算凑合。
    更别说他近来跟妻子关令惠正是你侬我侬之时。
    根本没心思跟什么羌女胡搅蛮缠。
    所以也不存在不小心泄密的可能性。
    至于说离开的理由……作为皇帝的近侍,去帮皇帝做点跑腿的小工作,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
    刚刚老刘还让他去马厩牵马呢!
    也不见羌人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    而更关键的是,张嶷是他亲自举荐给刘备的人才。
    那出于一个负责任举主的角度,自己是不是应该尽力去捞一捞张嶷,免得他蒙受不白之冤?
    而且老刘对自己父子确实不薄,人总要知恩图报吧!
    思忖间,他已经迎上了诸葛亮的目光,道:
    “下吏不才,愿为朝廷南下平贼,安靖蜀地!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诸葛亮抚掌笑道:
    “师善此言与我不谋而合!”
    “想来陛下遣你来问话,便已经暗存了点将之意……那便定了!”
    诶……老刘点我手心那一下原来有这个意思?
    还有,丞相这意思是他本来就相中了我?
    这又是哪位在诸葛亮面前乱吹我牛皮啊!
    思来想去,只有诸葛乔嫌疑最大!
    不过眼下也没空跟小儿辈较真了。
    独领一军出征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    便直白道:
    “下吏入朝后只有少许亲随部曲,并无统领,此番平乱还需另行点兵。”
    “到底哪些兵将可用,还请示下!”
    诸葛亮闻言看向赵云。
    这次武担山大典,后者正是负责统筹护卫的中军大将。
    便见赵云指着身侧的偏将陈到道:
    “叔至麾下有一曲白毦兵,为早年招募的青衣羌,不但忠勇可靠,更熟悉汉嘉地理。”
    “此曲白毦正留值都中,并未出城,可作为师善压阵的亲军部曲。”
    “可。”诸葛亮言简意赅。
    赵云又道:
    “中军以外,各郡入朝官吏的部曲、上贡祥瑞的郡县吏员,也有些可用的人马。”
    “这些人大多在外围警戒,并未靠近车驾,可随时征调南下。”
    言罢,赵云命佐吏取来相应兵册,让麋威自己看着挑。
    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