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计长计短 (第3/3页)
    “还有……”
    关令惠终于注意到某人不怀好意的目光,挑眉道:“良人可要荐书?”
    麋威一把将新妇拥入怀中,促狭道:
    “却不知细君是否读过一篇奇文,曰《季姬击鸡记》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凰兮凰兮从我栖,得托孳尾永为妃。
    交情通意心和谐,中夜相从知者谁?
    此间乐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    总之数日后,麋威迎来了履新后第一个朔日朝会。
    朔,便是每月的初一。
    汉制,群臣要在这天朝见天子,或举行祭典,或聆听政令。
    这日天色未亮,麋威就在妻子的侍奉下穿戴好衣履印绶。
    又特意戴上缁布武冠,佩上剑、圭、珏、縌等等饰品。
    然后与父亲、叔叔一道赶去王宫。
    夜漏未尽七刻,东方未白,钟声已鸣。
    公卿群臣纷纷入朝。
    其中麋竺、麋威这些资格上殿的中高级官员,脱掉鞋履,解下佩剑,然后趋步入殿拜见刘备。
    麋芳这种低级州吏就只能在殿外候着了。
    如果考究一些,其实还有祭祀告祖、分赐酒食等等繁琐的流程。
    不过当日毕竟不是岁首大朝会,眼下也只有一个草台班子,自然不用太严格。
    所以纯仪式性质的部分很快就过去。
    接下来是正题。
    当然,这个正题不代表要好几百人同场辩论什么军国大事,然后期间还有各种蝇营狗苟的戏码。
    实际上,不管是岁首大朝会还是每月朔日朝。
    从来都不是用来商议政事的。
    而是将商议的结果公布下去。
    决策政事,处理庶务,那是禁中的“内朝”来负责。
    ,包括从内朝分离出去的尚书台。
    外朝公卿想要插手,还得另加一个“录(领)尚书事”的头衔才行。
    平时想跟皇帝讨论问题,只能写表文上奏,一对一谈。
    或者皇帝将表文下发台阁进行公议,台阁再将意见返还皇帝拍板。
    而在刘备这边,负责这个中间环节的。
    当然是军师将军诸葛亮,以及以刘巴为代表的尚书台。
    不过麋威很快发现,今天不但诸葛亮缺席,就连马超也没来。
    或许另有要事?
    未及多想,太傅许靖已经出列奏事。
    “臣太傅许靖,安汉将军麋竺、军师将军诸葛亮、太常赖恭、光禄勋黄柱、少府王谋……奉车都尉麋威……稽首上言!”
    听到自己的名号,麋威精神一振。
    要公开劝进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