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造个系统做金融 > 164 街角摄影的真相

164 街角摄影的真相

    164 街角摄影的真相 (第3/3页)

配合,一句话不说。但我们搜到了一本笔记本,记录了过去三个月的所有攻击尝试,包括失败次数、响应延迟、系统防御升级时间点。每一条都标了星号,像是在做实验。”

    陈帆闭了闭眼。

    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入侵。这是长期观察、反复测试、不断优化的系统性渗透。

    对方清楚他的每一个反应节奏,了解系统的每一次迭代。

    所以他才能精准选择突破口——在他刚刚平息商户质疑、放松外围警戒的时候,悄然发动攻击。

    “把笔记本内容全部数字化。”他睁开眼,“重点标记所有提到‘模型更新’‘权限变更’‘高管动线’的条目。”

    挂掉电话,他靠在椅背上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的MP3播放器。这件旧设备陪他走过多次危机,因为它从不上网,所以最安全。

    但现在的问题是,敌人已经摸清了他的习惯,甚至可能知道他有备用手段。

    他打开通讯录,找到那个仅存号码的联系人——政策专家。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两天前,对方警告地铁规划可能变动。

    当时他以为那是善意提醒。

    可现在想来,那人为什么偏偏选在那个时候打来?是不是因为,他知道系统即将暴露漏洞?

    他盯着那个号码,迟迟没有拨出。

    技术组传来最新进展:“我们还原了部分远程控制指令。攻击者曾试图注入一段伪造数据流,模拟高客流场景,诱导系统重新评估租金模型。”

    陈帆猛地抬头。

    如果成功,系统会自动上调转角铺位的价值权重,进一步加剧商户不满。届时,他不仅要面对信任危机,还会被指责滥用算法操纵市场。

    而真正的攻击者,却藏在暗处,借舆论之手瓦解他的防线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战。

    他站起身,走到主控大屏前,调出整个商业体的物联网架构图。密密麻麻的节点布满视野,每一个都是潜在风险。

    “通知工程部。”他开口,声音平稳,“从明天起,所有新增设备必须通过双人独立验签,固件烧录全程录像存档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顿了顿。

    “另外,查一下当年负责这批摄像头安装的技术监理名单。我要知道,是谁批准了这批设备的接入认证。”

    技术人员应声记录。

    他回到座位,打开本地备份目录,将硬盘镜像文件复制进加密分区。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,犹豫片刻,还是留了一份副本。

    窗外天色渐亮,城市开始苏醒。但他知道,有些事早已不再表面平静。

    他点开邮件系统,准备起草一份内部通告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终端提示音响起。

    “发现异常行为:昨晚被捕人员使用的预付费宽带账户,于今日凌晨四点十二分再次激活,登录地点为西城区某商务楼宇。”

    陈帆的手指停在键盘上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