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请旨,拿军功逼他 (第3/3页)
还是第一次,以沈家妇的身份入宫。
她不盼着别的,就盼着能在皇帝面前露上一脸,能让圣上想起来远在北疆的裴家即可。
御正殿内,熏香袅袅,却驱不散凝滞的沉重。
景明帝将手中奏折往御案边一丢,发出不大不小一声响。
他抬眼,目光落在龙案前端跪得笔直的身影上,心头那股压了许久的火气又无端的窜起。
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,景明帝重重哼了一声,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。
“镇北将军,”他声音沉缓,带着不容错辨的威压,“你可想清楚了?”
“回陛下,”孟煜珩的声音平稳清晰,并未因长达一个时辰的跪拜而有丝毫动摇或疲惫,“臣,意已决。”
他神色坦然,目光清正,并无半分迟疑。景明帝冷眼睨着他,眼神晦暗难明。
谁能想到,这位刚刚立下赫赫战功,凯旋还朝的镇北将军,拒绝了封侯进爵的殊荣,只为向他求一道圣旨——重审两年前裴家科举舞弊案。
景明帝重重咽下一口茶,真想敲开他的脑袋看看,里面是不是被人灌了水?
不然,怎么能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?
科举乃国朝取士根基,关乎国本。
当年裴鸿之官至太傅,门生故旧遍布朝野,声望极高。却也正因如此,舞弊案发时,才更显骇人听闻。
三司会审,证据链俱全,裴鸿之辩无可辩,最终他才下旨将裴氏一族削职流放北疆,未取性命,已是念及裴家三代忠良,才留了他们一条命。
此案证据确凿,如今孟煜珩却以军功求旨,硬要翻这旧案。
景明帝很想把那圣旨砸他脸上,却又因着他的话,想起了流放北疆的裴炎之。
裴太傅与他是年幼相识,甚为投缘,除去那层阶层分明的君臣关系。
他对裴太傅,还是颇有些欣赏之意的,也实在不愿相信,裴太傅会是那等霍乱朝堂之人。
怀疑归怀疑,如今两年过去,此案已是板上钉钉。
再重启旧案,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,君无戏言,身为君主,他怎能有错?又怎能承认自己有错?
孟煜珩的这道请旨,无疑是在拿着军功逼他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