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:银钱短缺,当钗布局 (第1/3页)
青石板上的足音轻而急,穿过西市街口,袖中薄刃紧贴小臂,指尖已探入怀中。那枚银钗静静躺在掌心,素银无光,灰蓝宝石在日头下只泛出一线冷芒。未回头,但知道身后药堂的方向已有目光追来——不是宁王的人,便是国公府的眼线。不能久留,也不能空手而归。
布庄门帘半卷,粗布遮不住内里简陋。掌柜低头拨算盘,听见脚步声抬眼,尚未开口,一枚银钗已落在柜上,压住账册一角。
“当十两,现钱。”
掌柜拿起钗子细看,指腹摩挲过顶端宝石嵌合处,眉头微动。这工艺熟稔,三年前接手师父铺面时亲手打过几件,其中一件正是为一个常来西坊学绣的姑娘所制。那时师父说,女子习针线之余,也该有护身之物,便暗藏机关于钗身,用力一拧可弹出寸许短刺。后来那姑娘再未出现,师父病逝,铺子易主,旧事如尘。
刚欲还价,却听对面女子开口:“这钗子,是你三年前亲手打的吧?”
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。掌柜猛地抬眼,对上一双沉静眸子。那眼神不逼人,却似能穿透皮相直抵记忆深处。喉头一滚,未及回应,女子已继续道:“那时我在西坊学绣,你说女子也该有护身之物。”
话落,不再多言,只静静立着,仿佛只是寻常典当。
掌柜的手顿了顿,算盘珠子停在半空。三年前那句闲谈,除了师徒二人,无人知晓。眼前女子身形瘦弱,面色苍白,与记忆中那个常穿靛青比甲、说话利落的少女相去甚远,可那语气里的笃定,竟让心头一震。
低头重新审视银钗,发现底部极细微处有一道刻痕——一个“许”字,歪斜却有力,像是用针尖一点点凿出来的。那是师父说过的名字:许靖央。
手指微微发紧。缓缓合上钗身机关,低声道:“成色尚可……但要十两,得加些条款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