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第 4 章 (第1/3页)
镇抚大将军回京……姚璧月这么一说,楼雪萤确实想起来了。
大岳建国百年有余,西北边境常遭犬戎滋扰。以前还只是每逢冬天来打一下秋风,抢点东西就跑,但最近几十年气候有变,北地不再如以前那般严寒,导致犬戎发展迅速,人口不断壮大。而大岳这边经历了几次洪涝和干旱,朝廷财政吃紧,拆了东墙补西墙,各地军费都有所缩减。
最重要的是,大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像开国时期那样的天生将星了,可靠的大将接连病逝,而下面却迟迟没有能担重任者出现。面对犬戎的来势汹汹,大岳一开始还能借助国力打得有来有回,后来渐渐力不从心,一退再退,全靠宣宗和绍宗时期陆陆续续割了几座城池,才稳住了犬戎南下的脚步。
景徽帝登基之后,犬戎又开始蠢蠢欲动。
他们以游牧为生,不事耕种,况且大岳割出去的地也不是什么肥沃良田,他们被坑了几次,决定不再贪图这点蝇头小利。好在两国休战期间,大岳也在抓紧休养生息,填充国库,面对犬戎的再次侵扰,还是能撑一撑。只是光撑没用,消耗战总有打完的一天,犬戎一日不除,景徽帝便一日难安。
就在这时,李磐出现了。
此人西北田垄出身,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,母亲也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妇,祖上往上数三代都没走出过三十里地以外的地方。十九岁那年,李磐父亲去世,恰逢犬戎再次来犯,眼看就快要打到李磐老家,李磐觉得种田没有出路,一怒之下便投了行伍。
然后就是百姓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那种话本套路,少年将才一进军营便初露锋芒,从小兵一路杀上来,勇毅无双,没几年就成为了当时驻守西北的征虏将军的左膀右臂。征虏将军自己的才能虽有限,但胜在敢于识人用人,临终前特意写了封奏疏发往朝廷,奏疏中对此人大加称赞,恳请景徽帝务必不拘一格,大胆用人。
景徽帝左思右想,力排众议,听从了征虏将军的意见,将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磐破格提拔,接了原征虏将军的班。李磐果然没有令皇帝失望,执掌西北兵权后,他亲身出战二十余次,不拘古法,屡出奇兵,亲手斩杀两任犬戎首领,被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。
今年年初,他趁着冬季河水结冰,率一支千人骑兵精锐追击犬戎至额济山脚下,最终击退犬戎一千里,不仅成功收复了宣宗绍宗两朝的失地,甚至还打得犬戎二十年内再无精力南下,令犬戎不得不派出使臣进京求和。
楼雪萤知道,这次进京,面对重新强势起来的大岳,犬戎使臣毫无商谈余地,不得不同意向大岳俯首称臣,岁岁上贡。
犬戎那种穷乡僻壤,最多上贡几匹良驹,别的也贡不出什么好东西来,大岳朝廷并不把他们那点朝贡放在眼里。但是这一仗打得实在是扬眉吐气,连百姓都拍手称快,景徽帝龙颜大悦,金口一开,当场便封李磐为武安侯,享食邑千户。
平心而论,大岳与犬戎虽然拉拉扯扯了这么多年,甚至还割地求和过,看起来极其窝囊,但大岳本身幅员辽阔,犬戎的影响只局限在西北一带,尚未扩张便被李磐打了回去。是以这么多年,京城中的贵族世家生活几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,依旧歌舞升平、优雅从容。
楼雪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。她自幼读书习艺,琴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