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36章 技术革新提案与机遇 (第2/3页)
?”
另一个车间主任也附和:“是啊,三车间试点成功,不代表别的车间也行。咱们厂设备旧,情况复杂。我觉得还是应该再观察观察,谨慎一点好。”
这些质疑看似冠冕堂皇,打着“稳妥”、“负责”的旗号,实则是在拖延甚至扼杀这项改革。
李副厂长听着这些议论,脸色平静,但心里明镜似的。他知道这里面有论资排辈的思想在作祟,也有一些人是不愿看到年轻人出头。
他敲了敲桌子,沉声道:“同志们,讨论技术问题,要实事求是,不要空谈责任。林凡同志的革新,在三车间经过了实践检验,效果有目共睹。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可能存在的问题,就扼杀一项明显有利于生产的好技术!”
他看向技术科长:“老刘,你们技术科牵头,成立一个小组,立刻对林凡同志的这项革新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适应性评估!拿出一套稳妥可靠的推广方案来!要快!”
他又看向提出质疑的那位生产处长:“老王,你们生产处配合,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车间和产品工序,进行小范围的扩大试验!用数据说话!”
李副厂长雷厉风行,直接拍板,将任务布置了下去。
消息很快传回了三车间。王师傅替林凡感到高兴,同时也有些担忧:“小林,厂里要全面论证和扩大试验了,这是好事,但也是压力。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人盯着,千万不能出纰漏。”
林凡自信地笑了笑:“王师傅,您放心。这东西结构简单,原理通用,只要安装调试到位,肯定没问题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