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飞碟文学 > 是,女皇陛下! >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后:可谓振聋发聩,一针见血!

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后:可谓振聋发聩,一针见血!

    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后:可谓振聋发聩,一针见血! (第1/3页)

    皇城之前——

    雨似乎也小了许多,而人群皆翘首以望那凤辇车队。

    天后那张国色天香的脸蛋儿上现出繁盛笑意,道:“诸卿免礼。”

    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快意。

    方才沈羡对崔佑、卢子凌二人的大胜,其实在天后眼里,或许欢喜有之,但倒也不至于狂喜。

    而沈羡方才借此对崔卢二族的声望进行重创,当着神都百姓的面,打破崔卢二族的神秘性,并对其进行“废物”羞辱,才是让天后心头狂喜的地方。

    可以说,此举更像是一种批斗会。

    随着观战的百姓离开看台,传播出去,对崔卢二族的声望打击将成毁灭性的。

    如果沈羡只是简单比试,没有煽动情绪之言,不施加舆论造势,那么此事引起的讨论不会这么大。

    因为年轻子弟技不如人,仔细想想,无非是崔卢年轻子弟不成器而已。

    但妙就妙在,沈羡借武道比试一事,对崔卢二族上纲上线,抓住一切机会,批倒批臭,这是极为高明的政治手腕。

    而底层百姓本身就容易煽动,起码,此事过后,天下对崔卢二族的滤镜都要破碎一些。

    比平行时空的武曌,改李尽忠为李尽灭,改孙万荣为孙万斩等污名化手段,实则为阿Q胜利法的手段,更为高级。

    “谢天后娘娘。”在场众人纷纷起身道。

    天后朱唇微启,威严而动听的声音借助慕容玥的传音法阵传遍全场:“今日比试,缘由罢相,但细究其因,乃是沈学士见天下妖邪作乱,崔卢两相位列台阁,领班群臣,却尸位素餐,世受皇恩,却不思报效社稷,沈学士不直二族久矣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在场百姓皆是心头微动。

    而崔氏一族和卢氏一族的众人,脸色阴沉,一如今日的天气。

    但因为是天后以沈羡之名指斥崔卢二族之非,那么岂可怨望于上?

    天后道:“既然崔卢二族年轻子弟不服,悍然挑战,朕只好勉为其难,应允了这场比试,也好定纷止争,以免引起更大波折。”

    观战的百姓闻言,暗暗点头。

    “此事不论是非如何,既然胜负已分,想来诸位百姓心头皆有公论。”天后清声道。

    沈羡闻言,心头暗道,天后政治上似乎更为成熟了一些。

    帝王在臣子争端上,不直接下场,作为一个中立的居中裁判者,的确要高明许多。

    天后声音蕴藏着威严和笃定:“既然胜负已分,先前朕之所言的奖励,金口玉言,也应兑现。”

    说着,吩咐道:“高内侍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在。”高延福连忙高声应道。

    “将四星神兵赠于沈学士。”天后柔声道。

    这时候,甚至都没有说赏赐。

    高延福应命一声,连忙从身后的两个内监手中接过一把四星神兵。

    沈羡近前,接过那四星神兵,入手极沉,刀柄上四星熠熠,镌刻着两字,“武贞”。

    这把神兵分明是精心挑选过的,蕴含着某种帝王对臣子的寄语。

    暗道,或许可以在麒麟阁中取用,但实际他只有使用权,如果他来日要封印挂冠而去,他定然会完璧归赵。

    而这把四星神兵,属于比试奖品,他可以坦然而受之。

    天后美眸眸光落在那少年脸上,问道:“沈先生方才要对麒麟榜进行改制?”

    而此称呼一出,心机深沉的崔安心头微震,眸光紧紧盯着沈羡和那丽人,心头狐疑更甚。

    天后对这位沈羡竟如此礼遇至隆?

    看来,他们当真中了这对君臣的算计!

    嗯,其实沈羡并没有算计,因为崔家先下的战书挑衅,沈羡不过是将计就计。

    沈羡拱手道:“娘娘,今日之比试,虽是崔卢两族的年轻子弟挑起,但也可见麒麟榜排名的一些弊端,彼等或是以为自己身列麒麟榜,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,狂妄自大。”

    天后点了点头,暗道,沈先生这番总结,直指要害,的确是崔卢二族子弟自以为是,觉得自己赢定了,这才赌上两族的声誉。

    而四周的武者也都点了点头,面上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沈学士这话,深刻啊。

    沈羡道:“夜郎自大,况以亡国,麒麟榜之上的武者,要拣选实战之佼佼之选,方不负国之麒麟之名!”

    天后闻听此言,心绪激动,美眸晶然熠熠,威严的声音中带着几许喜悦:“沈学士此言,可谓振聋发聩,一针见血!”

    比试之时,仍忧国忧民,心怀国家社稷,当真是国士无双!

    “南烛,宣旨。”天后沉吟片刻,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顾南烛应命一声,此刻从随行的女官手中接过黄色绢帛的圣旨,“刷”地一下子展开,这位顾昭仪粉唇轻启,声音温婉而动听:

    “门下:朕闻戡乱定鼎者必资雄略,安边靖塞者实赖武勋。昔者三皇垂教,五帝立规,未尝不文纬武经,并施化育。今域内虽宁,而四夷时有窥觎。河清海晏,犹须砥柱中流。是用参酌前典,创立武闱,俾使龙韬豹略之才,咸得展效于明时。”

    “可于天圣二年始,每岁春三月,设武进士科于兵部。凡习骑射、通阵图、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