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一章 沈羡:那就对了……(本章四千二百字。) (第2/3页)
那就对了。”沈羡淡淡道。
魏学谦:“???”
沈羡冷嗤道:“不过是仗着博陵崔氏的名头,欺世盗名罢了!先皇厚待士人,将其步步拔擢,以示千金买马骨,广揽天下英才之意,然而,彼竟不知自身之能有限,国恩浩荡无穷,值此妖邪作乱之时,内忧外患之际,既为宰辅,不思治安平边之策,却咆哮御前,大言炎炎,妄谈贤臣、小人!纵上数贞元、洪熙两朝,有如此混事的宰辅吗?”
此言一出,殿中诸位宰相身形剧震,看向那少年。
只因,沈羡所言引经据典,有理有据,而且还对仗工整,一看就是才学之士。
这般一说,拣选自昭文馆充任学士,其实也不算乱命。
赵王杨攸行,原本漫不经心的神情,倏然凝重几许,目光第一次正视那少年。
此人,当真是一张巧嘴,好生犀利的言辞。
“前朝大贤诸葛孔明,谈亲贤臣,远小人,乃六出祁山,匡扶季汉,可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沈羡目光一一逡巡过在场几人,最终停留在崔衍脸上,轻笑道:“至于崔大人?嗯?”
“诸位,可以笑的。”
沈羡看向面色古怪的诸宰辅,如姚知微嘴角已有些压不住。
此刻,听闻沈羡慕最后之言,长公主实在没忍住,忍俊不禁。
丽人原就容色华艳,此刻如晴雪初霁,明艳不可方物。
偌大的乾元殿,也就这位出身尊贵的贵女,才能如此从容自如,其他几位宰辅并无反应,显然城府早就锤炼出来。
但仍然得了天后的嗔目以视,娇叱道:“朝臣议事,当众嬉笑,成何体统。”
长公主连忙整容敛色,似是做了坏事儿被母亲发现的孩子,眉眼颇见俏皮,拱手讷讷道:“儿臣知错了。”
这一幕让天后见此,又宠溺又无奈。
她这个女儿啊……
而落在赵王杨攸行眼中,早已目光怔怔,神为之夺。
薛芷画面色古怪地看向沈羡,这是她又一次领教沈羡口舌之利。
当真是言辞如刀。
崔衍闻听沈羡之言,纵然养气功夫不错,一张苍老面容又青又红,额头青筋直跳,冷声道:“国策自有朝臣、宰辅共议,又岂是你一乡野村夫所知?”
“那大瑞犯边,契丹内乱,崔相身为内史,当着圣后娘娘和同僚的面,可有破敌之策?”沈羡问道。
内史是中书令的雅称和古称,而纳言则是侍中的雅称。
崔衍一时语塞,面色一正,整理着言辞,道:“向使君贤臣明,上下同欲,圣德远播,敌寇自不敢来犯,至于敌寇来袭,自当修甲兵,选良将,迎敌就是。”
“那就是没有。”沈羡语气中难掩失望之意。
崔衍:“……”
张了张嘴,想要辩解两句,但所有的辩解,在“那就是没有”当中,变得苍白无力。
沈羡神色淡淡,道:“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无中生有,闪烁其辞,平白辱没了崔氏先祖的名声。”
崔衍闻言,脸色愈发难看,如吃了苍蝇般,嘴唇嗫嚅。
他急切之下,如何想出破敌之策?这些难道不是兵部和武将谋划的吗?
卢德真忍不住出言帮腔:“难道你一区区文士,身怀破敌国之策?”
“崔相先前所言,国策自有宰辅于政事堂共议,崔相身为宰执,当有所谋才是,堂堂宰辅,胸无破敌之策,本就骇人听闻。”沈羡面沉似水,忽而目光灼灼地看向卢德真,让后者吓了一大跳,道:“至于沈某,当然有,否则天后何以垂青?以羡未及弱冠之身,荣升从五品?”
天后看向那少年,美眸闪烁了下,暗道,难道沈慕之当真有破敌之策?
长公主玉颜明艳,眉眼笑意流波地看向那少年,道:“这位是门下侍中卢德真卢大人。”
薛芷画嘴角抽了抽,长公主殿下这是生怕沈羡不能指名道姓骂?
“卢姓?”沈羡剑眉之下,清冷眸光似是闪烁了下,问道:“谷河县令可是卢氏族人?”
长公主补充了一句,道:“卢县令正是卢氏族人。”
“那就对了。”沈羡点头道。
卢德真:“……”
长公主:“???”
那就对了,这句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